炫耀式运动害人不浅 群众体育需提高科学意识

如今马拉松赛尤其是全程马拉松赛选手出现意外不算新闻,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已有5名马拉松选手在参赛过程中身亡——“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参加马拉松运动”这一话题再次引发跑友讨论。

2015-10-26 13: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慈鑫 0 131260


禹唐体育注:

2015合肥国际马拉松赛发生悲剧,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在接近终点处突然倒地,被送至医院后经抢救无效身亡。如今马拉松赛尤其是全程马拉松赛选手出现意外不算新闻,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已有5名马拉松选手在参赛过程中身亡——“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参加马拉松运动”这一话题再次引发跑友讨论。


“在你运动之前,你要问问自己,你究竟是为什么运动?”原中国著名长跑运动员、退役后致力于推广马拉松运动的孙英杰今天向记者表示,“我们是为了健康,是为了享受运动的快乐才参与运动的,无论何时都不要忘了这是普通人参与运动的最主要目的。”


在推广马拉松的过程中,孙英杰因为频繁接触普通跑友,最能感受到一些跑友的盲目自信和炫耀心理。这几年,业余选手在国内马拉松比赛中受伤、猝死的事件已经不是新闻,频频发生的悲剧后面,既有国内马拉松赛事组织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的客观因素,但更需要反思的还是很多跑友自身的科学健身意识和安全意识不足。


大众健身和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走热演变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很多人可能还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运动和需要什么样的运动时,就在同事、朋友、同学等熟人的邀请、鼓动下,加入到了运动大军中。


比如《朋友圈拼步数,她差点失去双脚》——10月22日,《扬子晚报》报道了一位45岁的南京市民杨女士,在身患糖尿病的情况下每日用计步器锻炼身体,为了不在“朋友圈”上让自己每日的步数排名靠后,杨女士每天高强度的行走,导致脚磨出血泡,而杨女士只是挑破了血泡继续行走,结果血泡迟迟不见好还出现溃烂,去医院一检查才发现自己的双脚已经发展为“糖尿病足”,如果再不及时治疗,溃烂的双脚将有截肢的危险。


为了在“朋友圈”上获得朋友的赞叹,杨女士险些失去双脚。如此一来,运动的目的到底是为了健身还是残害身体呢?


杨女士的遭遇可能是一个极端案例,不过,近几年在跑步热、健走热、户外运动热等运动项目席卷全国的热潮中,像杨女士这样带着争强好胜和炫耀的心理参与运动的人不在少数。


不久前,网上还流传一个据说是某位大妈“发明”的“计步器制胜大法”,就是把计步器拴在自家的狗身上,可以每天轻松达到2万步。无论自己每天是真的走了2万步还是只走了2千步,她在朋友圈的排名都能够位居前列。


从体育的文化特征而言,它是需要仪式感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炫耀也是体育运动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是无可厚非的。”著名极限挑战运动员、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系主任张健今天向记者表示,当一个人通过努力实现了一个运动成绩,他向朋友们展示这个成就和荣誉,也是正常的举动,但前提是,他是在科学、安全地参与运动和对自己负责的原则下去进行运动的。


跑步、健步、户外等运动已经成为都市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很多人盲目开始对运动高峰进行挑战,科学、安全、责任等要素被抛之脑后;或者是完全走偏了运动道路,就像险些失去双脚的杨女士那样,朋友圈上的炫耀和排名成了她每天进行走路的第一要务。


“我们现在对普通大众科学健身的宣传还不够。”张健认为,“当一个人开始运动的时候,要有主动去学习、掌握科学运动知识的意识,但另一方面,从我们的体育部门、医疗健康部门来说,为大众提供的科学运动知识是不是也足够呢?”


就以南京的杨女士为例,她以为走的越多越健康,但显然不是这样,就一个普通人而言,在每日的行走超过一定负荷之后,膝关节、骨骼等都会受到损害,这种科学运动的知识,杨女士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到指点吗?此外,除了走路,游泳、骑自行车也是有氧运动,杨女士不适合长距离走路,是不是还可以游泳和骑车,这是否又有人给她建议呢?


从目前中国舆论对大众体育运动的的宣传方式来说,张健认为,也是缺少安全提示的。比如一些极限运动员从事的极限挑战运动,从职业运动员的角度来说,他们的成绩是值得称道的,但从普通大众来说,极限运动员所完成的这些“冒险性”的挑战肯定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但在媒体报道和宣传方式上,却很少提及“普通人切勿模仿”的警示。


朋友圈里的运动炫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与我们当下某些浮躁的语境吻合,人们更容易看到和欣赏的是一个人的成绩和成功,却不太容易关注到在一项成绩和成功背后的科学、安全和责任。


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报,原标题:"炫耀式运动"害人不浅 享受快乐适合自己是关键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