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学术 “清华模式”孕育出的体育人生

在北京田径世锦赛上,中国代表团里有一个名字很抢眼:男子跳高,王宇。因为,他其实还有一个特别的角色:清华大学学生。

2015-08-28 16:00 来源:新华社 文/卢羽晨 韦骅 汪涌 0 86696


禹唐体育注:

北京田径世锦赛 上,中国代表团 里有一个名字很抢眼:男子跳高,王宇。因为,他其实还有一个特别的角色:清华大学学生——下半年开学后,他将成为一名清华大学研究生。尽管在28日预赛里,王宇无缘决赛,但是他的存在,还是给中国田径吹来一缕清新之风。


清华的体育传统历史悠久。在校园里,体育馆与图书馆、大礼堂一起被称为“清华三宝”。被誉为“中国近代体育先驱”的马约翰,自1919年到清华任教后,主导建立了清华的体育教育体系。


据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业余赶超专业”的目标,清华大学在1997年提出建立“金字塔式”梯级体育教学模式:按照竞技水平从高到低,培养发展方式不同,分为A类、B类和C类三个代表队。


刘波说,清华体育代表队从一开始的100多人,发展至现在的750多人,已成为全国高校中最大最完整的学校体育代表队。


校园,完整人生


A类队以田径为代表,是清华体育的“金字招牌”。以“培养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为方向,按照教育部有关高水平运动员的招收办法招生,统一在经管学院单独编班,四年学制按照五年培养,半天上课、半天训练,制定专属培养计划,既要保证学习,也要保证训练。


“眼镜飞人”胡凯,属于清华A类队模范人物。身为功勋教练李庆的清华开山首徒,戴着眼镜参赛的胡凯在2005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以10秒30的成绩夺得男子百米冠军,一战成名,从此被人们称为“眼镜飞人”。


退役后,胡凯选择回到清华园继续学业,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他现任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负责学校体育代表队等工作。


如今,他的办公桌案头,有一张当年他从土耳其凯旋的照片,是同学们在男生节送给他的礼物。从CUBA杀入CBA的曾令旭、中国首枚亚运会男子800米奖牌得主滕海宁等等都是他的学生。


“能进入大学校园,并且以学生作为主要角色,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生完整,”胡凯在回顾时说。


在他看来,大学生涯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时间段。假如身边大部分人都有菁菁校园的经历,而自己没有,那么心里就容易感觉有缺失,“一种青春的缺失”。“如果没有经历过高考,可能这辈子都会感觉跟别人差那么一点。”


在田径世锦赛上,李庆也表示:“学校首先是培养人格,清华提出的口号,就是人格和体格并进。”


体育,点亮征程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解释说,当年以不分主次的字母来命名类别,正是为了强调群体与竞技同等重要。


在清华,有一套“入学引导-体育课-社团-代表队-竞赛”的体育参与体系。从入学报到,就有针对新生的“大一行动计划”,帮助培养建立运动习惯。通过 体育课、社团和代表队巩固提高后,以贯穿全年的群体活动(如马约翰杯、新生赤足运动会、马拉松越野赛等体育赛事),不断延续学生对于体育的关注度。


张芮迪是 重庆人,目前他是清华男排副攻。清华把排球、足球、游泳、健美操等代表队招收的特长生编为B类,降分程度小于A类,这类学生没有单独编班,而是分散至各个 院系,学业要求跟普通学生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刘波认为,B类培养模式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同时起到对院系体育运动开展的带动作用”。


这李庆看来,正是他心中理想的体教结合模式:体育生能在大学录取考试时,考出跟普通学生差不了太多的分数,“起码是一个大学生的水平”,同时尽量能插在普通班里,跟普通大学生一样,度过自己精彩的青春岁月。


站在记者面前时,长相清秀斯文的张芮迪笑起来有一丝腼腆,说话轻声细语,很难想象得到,他在球场上竟能杀气腾腾、咆哮嘶吼。


“从初中毕业,我就想进清华排球队,”张芮迪说。当年,他通过清华冬令营选拔获得降分录取,转眼间,今年开学时就读化学工程系大三了。


“其实最初,也会有感觉实在学不下去的时候,”张芮迪说。大二上学期有门化工原理课特别难,当时授课老师发现张芮迪整个人状态不太对,在私下里找他聊 天时,说了一句令他终身难忘的话:“我相信,体育好的人,有时候,反而更有能力坚持到最后,做到别人完全做不到的事情。”


现在,他除了男排训练外,还当上了团工委实践部副书记,三个月前,他率队在马约翰杯排乙组夺冠,小马杯班级篮球赛进决赛,并且还在化工系学生节上担纲主持人。


为了保证学业和训练兼顾,每当新学期开学时,教练都会征求所有队员意见,把每周四次的运动训练课尽量安排在合适时间,同时还会像家人一样,时刻关注队员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专业分流、学业难题、毕业去向、就业选择……如果遇到这些问题,怎么办?清华体育代表队大队部大队长林嵘净说,学校设有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她自己都已经咨询了三次。尤其遇到学业难题,只要通过宣传学习部和常务内联部提交申请,就会有老师或同学帮忙补课“加灶”。


林嵘净是一位性格开朗、笑容温暖的教研院研一女生。黑衣白裙、长发飘飘的她,是C类的乒乓球队队员。清华把棒球、游泳等近30支体育代表队划为C类, 代表队成员几乎全部是从考入清华的普通在校学生中选拔的,作为校体育类协会的骨干,对于本项目在校内开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我来说,练不练体育,最关键的区别,就在于遇上难事,能不能咬牙绷住,”林嵘净说。学习、训练、社工、支教……在她看来,自己就是一条超能“女汉子”。因为——


“经历了体育的捶打磨练,‘咬牙绷住’已经慢慢成了自然而然的一种习惯。感谢体育,总能让我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原标题:“清华模式”孕育多彩体育人生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