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性体育赛事“井喷”的背后

本文将从赛事的角度,梳理出各地所进行的不同尝试,以及解析全民健身在现实中遇到的挑战,让全民健身真正发散出全民活力。

2015-05-06 11: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0 48396


禹唐:
全民健身推行多年,发展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其中群众性赛事质量缺乏保障、政府放权但缺乏细则规范、赛事碎片化的问题不容忽视。想要真正激活全民健身的基层活力,除了传统的场地、组织、人员等瓶颈外,眼下更需要打破原有思路和框架,引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

全民健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意味着要从新的高度去认识和重构发展模式、路径。而全民健身推行多年,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除了传统的场地、组织、人员等瓶颈外,眼下更需要打破原有思路和框架,引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以真正激活全民健身的基层活力。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界定政府职责与市场之手的边界,如何盘活场地存量、提升增量,如何推进基层体育社团的发展,如何将公共体育服务送到百姓身边等问题,都值得深入探究和实践。本文将从赛事的角度,梳理出各地所进行的不同尝试,以及解析全民健身在现实中遇到的挑战,从而为做大、做强、做活全民健身进一步营造舆论氛围,为体育改革提供更多借鉴,让全民健身真正发散出全民活力。
   

2015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城市马拉松赛事达到58个,比2011年的22个有了显著增长,如果算上企业和跑友自发举办的民间赛事,跑步已成为不折不扣的大众热门项目。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和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作为全民健身龙头的群众性赛事正呈现出“井喷”的发展势头。但热闹的背后,体育主管部门缺位、错位的问 题依然突出,民间资本与赛事的对接还缺少机制的有效保障,赛事的增量和质量也难成正比。群众性赛事究竟该怎么办,这一问题已经摆在了各参与主体的面前。
  

资本涌入
赛事质量仍缺保障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推行的简政放权、“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等政策利好,降低了办赛门槛,为社会办赛提供了政策层面的支持。
  

大量的民间力量和资本涌来,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参与,填补了大众赛事的“缺口”,像彩虹跑、定向赛等一批形式新颖又亲民的民间赛事随之产生。上海市体育 局群体处处长张漪表示,政策“松绑”释放出的民间活力已经形成了相当可观的办赛热潮,“政府、企业、街道、社区等各个层面都在打造自己的赛事品牌,呈现出 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也激发了人们的参与热情。”
  

群众性赛事正迎来绝佳的发展时机,多样而绵长的体育产业链也步入了爆发式发展的阶段。为了赢得市场,各赛事主办方招数尽出,但在新一轮“跑马圈地”的同时,新的困惑和问题也在出现。
  

位于浙江平湖的户外服装企业伊思佳策划在今年7月举办主题为“从生活到信仰”的徒步活动。“我们策划群众性体育赛事,主要是从推广品牌的角度出发,但是对于选择赛道、服务参赛选手、安排赛程等方面我们还缺少专业知识。” 伊思佳总经理方晓东说。
  

在缺少办赛经验和体育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不少比赛已经扯起了大旗,报名混乱、指向不清、保障不足等问题屡屡发生,让参与者抱怨连连的同时,也给群众性体育赛事贴上了“不专业”的标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类赛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大量社会资本的涌入搅活了群众性赛事的一潭池水,不过在起步阶段也可能造成市场的无序行为,”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任海说,“市场完成优胜劣汰需要一个过程。”面对市场优胜劣汰的“洗牌”,品质和服务水平将成为赛事能否生存下来的关键。
  

政府放权
相关细则亟待完善

一方面是政策的引领力,一方面是全民健身热潮的推动力,两股力量正在形成合力,推动体育主管部门的转型。
  

“我们提倡用开放的胸怀办体育,群众体育就要群众办,就要社会来办。”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说。
  

审批制被取消,降低了办赛门槛,不过,由此出现的管理“真空”地带该如何填补?“奔跑吧,Superman”迷你跑赛事负责人崔琳娜就表示,没有了体育主管部门的一纸公文,赛事到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备案时,过程并不顺畅,反而给赛事主办方增添了新的烦恼。
  

取消了审批的枷锁,群众性赛事还有很多亟须打通的环节,体育主管部门需要转变角色,从行业管理、行业规范和为社会服务的角度多做事情。
  

任海认为,个案中的问题不能每次都等到出现了才解决,体育主管部门应研究出台相关细则,从机制上保障政府、企业和社会的顺利对接。“群众性赛事的蓬勃 发展需要内在的有序运作机制来支撑,这既包括体育、公安、环保、卫生等政府部门内部的协调,也包括政府与企业、社会力量的外部协调”。
  

“我们提倡‘政府办实事,协会办赛事’,对于那些市场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项目,我们要把办赛的主导权交给市场,”张漪说,“政府、协会和企业要各司其职,才能实现有序的管理。”
  

任海认为,体育主管部门需要继续放权,进一步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逐步实现社会组织的实体化和社会化。“要完善法律法规,避免在权力过渡阶段政府部门的逐利现象。”他这番话的指向,正是体育改革推进过程中,管办分离“换汤不换药”的问题。
  

办赛创新
参与方需形成合力

今年情人节前夕,“要跑•24小时”赛事主办方众辉体育为了给赛事预热,利用微信平台发起了“为爱•要跑”活动:跑友用APP(应用程序)跑出心形路线,发到朋友圈并@众辉体育•要跑,就有机会赢得奖品。
  

这样的推广形式当下正在流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赛事主办者将互联网思维与办赛结合起来,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参与和互动,研发运动APP吸引用户群,开发O2O(线上到线下)模式整合体育资源……这些尝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办赛模式。
  

但是,“目前的民间赛事还是‘碎片化’的状态。”任海说,体育主管部门由于掌握着大部分资源,在转型过程中依然占有优势,民间资本想从中分一杯羹,必然要经历一个博弈的过程。
  

崔琳娜认为,群众性赛事其实是在引导人们逐渐形成自己的运动和消费习惯。对民间办赛而言,组织者要根据人们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赛事创新并提高服务水平,才能保持对参赛者的吸引力。
  

张漪提出,全民健身未来应该向着“四社”的方向发展,即社会、社团、社区、社工,“群众性体育赛事应该是社会化运作,由社团来策划组织,以社区为基本单位,鼓励社工参与志愿服务。”
  

体育主管部门同样不能缺位。“政府管理群众体育应真正把重点转移到公共服务和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上来,不再是简单地去建场地、搞活动,而是从整体上进行 布局和谋划。”刘国永说。各项目主管中心也要转变职能,改变“重竞技轻群体”的传统管理模式,让更多优质的体育资源向大众倾斜,为大众服务,为群众赛事提 供指导和支持。而要进一步理清体育行政部门、协会、项目运营、市场开发等不同主体的职能定位,还需要清晰的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


文章原标题:群众性赛事怎么办——破解全民健身的三个问号①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