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赛不是为了赚吆喝,体育产业要从效应向消费发展

中国人不缺花钱买来一个赛事的能力,只要投入到位,一切都顺理成章,但要移植赛事背后的文化形态、生活方式,真正培育我们的体育市场。

2014-11-04 10:15 来源:东方早报 0 35792


2日,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在外滩开跑,3,5万名参赛者参与了比赛。同一天,WEC世界耐力锦标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拉开帷幕,开场观众席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令人仿佛回到4月F1中国大奖赛时的盛景。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此前都是政府牵头举办,在国内大热的“马拉松经济”背景下,此次由企业牵头尝试转型。而落户上海三年的WEC世界耐力锦标赛上海6小时赛,从当初并不受太多人关注到眼下票房大热,在中国这块陌生的土壤似乎很快找到了生根发芽的契机,就连长年举办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外方总经理都直呼“回家了”。体育赛事将如何向体育产业发展?2日,中国站赛事承办方上海久事国际赛事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澜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从上赛道运营的蒸蒸日上到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姜澜侃侃而谈,在他看来,这么多年久事办赛的厚积薄发恰恰验证了体育产业在中国的巨大上升空间和无穷潜力。


办赛不仅是赚吆喝


一直以来,久事赛事在国内体育赛事运营中都走在最前列,F1中国大奖赛、网球大师赛、环球马术冠军赛……一系列顶级赛事在上海的落地,背后都是久事赛事的专业团队在负责运营,但是对于这些品牌赛事在国内的生根发芽,姜澜心里也有自己的分析,按照他的话说,作为一个国有企业,久事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具有示范性和引导性,但办赛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单一的传播效应,如何通过体育产业带来体育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才是当前和未来更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引进的很多比赛当初是为了满足我们这座城市的需要,要通过顶级赛事打造一张城市名片。以网球大师赛为例,这项运动的优雅特性符合上海这座城市的品位和格调;而举办F1中国大奖赛则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至于马术冠军赛,我们实现了一大突破,在上海建立了 免疫区 ,这是我们在检验检疫方面的破冰之旅,而且对于东西方马文化和马产业的交流与融合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姜澜直言,在办赛方面具备专业优势的久事赛事有责任挺身而出,但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只谈效应不谈消费已经过时了,这一点与不久前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也不谋而合。


“在某个阶段我们需要体育赛事扩大城市影响力,但未来通过体育产业带来体育消费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新的发展动力,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占到的比重都超过了2%,而去年我国体育产业产值仅占GDP比重的0.6%,这是远远不够的。”姜澜笑言“办个比赛,影响力很大”已经不符合当前对体育产业的要求,“体育产业要从效应向消费发展,对于服务业、对于内需,体育产业都有义务加大对一个城市经济的贡献度,继而促进社会的发展,这才是体育产业背后的真正价值。”


《意见》中,全民健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姜澜说得更直白,“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要致力于把我们的体育爱好者变成参与者,继而成长为消费者。”话题回到久事赛事和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赛事引进方面,姜澜坦言开发体育产业背后的消费力任重道远,“中国人不缺花钱买来一个赛事的能力,只要投入到位,一切都顺理成章,但要移植赛事背后的文化形态、生活方式,真正培育我们的体育市场,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上赛道,10年磨一剑


相比上海马拉松的火爆场面,上海勒芒赛的爆满更让姜澜感到意外,“第一年6小时耐力赛的观众不到1万人,去年不到两万人,而今年一下子就有4万人现场观赛……这样的局面让人欣喜,除了赛事本身的魅力之外,我认为我们过去多年对于中国赛车市场和车迷群体的培育结出了果实。”姜澜有理由感到高兴,事实上,6小时耐力赛只是一个成功的缩影,如今的上海国际赛车场一年承办大型比赛多达13场,世界赛车领域最重要的赛事都囊括其中,而在10年前上海赛车场刚刚竣工时,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2004年,我们只有一个赛事,一年中赛车场的利用率不到100天,商业收入不到2000万元,如今全年314天都有赛事和活动,剩下的那几十天要用于赛道的修复和保养,可以说,赛车场的利用已经达到了饱和,现在我们一年商业收入可以超过1亿元,不但不亏损,还实现了盈利。”回眸往昔,姜澜言语间有种苦尽甘来的意味。值得一提的是,眼下赛车场的巨额收入并不是依靠酒店、卖场这样的衍生产品带来的,而是完全紧扣赛车产业。从这个角度看,上海国际赛车场的多年耕耘已经达到了效果,其商业产出更具有现实意义。现在的上海国际赛车场在全球范围内都名声远扬,获得奥迪冠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证明其已经具备了相当强大的品牌效应,而良好的运营不仅让上赛场不需要政府补贴1分钱,在上海也成为了单一项目场馆中利用率最高的一个。


这样的利好局面下,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运营思路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姜澜表示:“早些年我们把目光锁定在多引进赛事,丰富我们赛车场的项目上面,现在我们则需要去粗取精,去办车迷喜爱、有发展前景并且有良好商业回馈的赛事,比如摩托GP,我们举办过,事实证明,中国观众并不太买账,那么我们就没有续办。”按照姜澜的设想,上赛场应该成为一方乐土,这里要容纳更多高规格的赛事,同时也要成为商业资本的乐土,毕竟在现代职业体育领域,商业因素不容回避,没有了商业上的造血功能,一切都是空谈,此外,在满足普通观众的观赛体验的前提下,让车迷进一步参与其中更是姜澜和久事团队为之努力的方向。


姜澜对于德国霍根海姆赛道印象深刻,并非因为那里举办过很多高水平赛事,车迷能够自驾进入赛道体验才是抓住姜澜眼球的根本,“我也希望有一天我们的车迷可以驾车进入赛道,但当下还不现实,我们的赛道管理还需要上台阶,车迷群体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这都需要时间。”退而求其次,姜澜透露,明年1月1日上赛道将举办一个“蒸蒸日上”半程马拉松四环跑,“我们的车迷很少有机会能够走上赛道体验,此举就是为了回馈车迷,也是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我们希望把这个长跑办成一个传统项目,年年举办,风雨无阻。”


东方早报原标题:“体育产业要从效应向消费发展”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