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办赛上海遥遥领先 中国体育改革任重道远
上海一年有130多项各类赛事,国务院关于“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的消息一经公开,这会对上海办赛带来怎样的影响?
今日,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开启社会报名。
上海一年有130多项各类赛事,国务院关于“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的消息一经公开,上海市体育局以及上海各家赛事公司的反应如何?这会对上海办赛带来怎样的影响?
3+X优化资源组合
取消赛事审批,并不意味着赛事以后没人管理或不该管理,对此,体育市场繁荣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有模板可供参考,反而考验体育部门的角色定位和管理能力。
国外办体育赛事,主要是备案制,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澜认为,上海体育给企业批准办赛的过程,实际和国外相近,“上海体育并没有给企业制造种种限制,上海的审批制度向来是例行报备,政府和体育局一直在积极、扶持各级赛事。”
久事承办的F1中国大奖赛保持着国内举办体育赛事单日观众人数最多的纪录,此外,上赛场每年还承办各类企业协会、民间力量等举办的赛车活动。相关部门并不会在“审批制度”方面制造无形的“玻璃门”。
今年3月,上海正式成立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与此前成立的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东亚集团共同承担上海70%的优质赛事。上海市体育局决心拿出优质赛事资源,支持社会力量办赛,形成上海体育竞赛“3+X”的办赛新模式,X则指体育总会、单项协会、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和赛事公司承办的其他赛事。
8日,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在采访中再次强调,“体育赛事回归市场,开放是必然之路。政府和企业的优化组合,整个体育市场才会有活力。”李毓毅指出,政府的定位,是做规划布局、设计政策、评估监督、协调服务这样的工作。市体育局正在修改竞赛管理办法,让赛事资源公开化,引入招投标机制。
新华社评论文章指出,在体育行业的“简政放权”改革中,除了“放”之外,还需提高各级体育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抓住竞赛制度改革这个龙头,发挥政府引导、培养需求的作用,把该“管”的事“管”起来,不能一“放”了之。
显然,上海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
全力扶持企业办赛
为了让马拉松回归市场,上海市体育局改革了竞赛管理中心的职能。竞赛管理中心不再办赛,而是将办赛交给新成立的东浩兰生集团下属的东浩兰生赛事公司。
为了扶持东浩兰生赛事公司,市体育局竞赛中心马拉松项目的7位员工,被推荐进入新岗位工作。事业单位的编制被“敲”掉,成了企业人。
11月2日,上马开跑。这一次,同往年相比,市体育局和赛事公司的职能在哪些方面有所转变?
“上马定位是上海名片,虽然是单日赛,但从赛事路线的设计、顺利办赛到宣传城市形象,都会涉及政府的方方面面,需要各委办局投入,而这些方面,体育局等政府部门的协调必不可少。”东浩兰生赛事公司总经理周瑾说,政府部门在出动安保、海关放行、临时封路、配置医疗救护等这些方面大有可为。
东浩兰生所做的,是在品牌策划定位、营销、执行、宣传等办赛本身的工作。而这批从市体育局竞赛中心转型后的企业人感慨,本来他们在体育局是办赛执行者,现在的工作,锻炼了自己方方面面的能力,亦看到了将来承办更多路跑赛事的市场前景。“实际上,我们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已经感受到了政府的想法。在国务院下发这一消息时,我们在实际办赛过程中,已经跨出了一大步。”周瑾说。
“上海市体育局不再直接办赛。会逐步把手上许多赛事,推向市场,由市场推介、招商办赛。”李毓毅说。
期待后续措施跟进
本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感受到,从市体育局到东浩兰生、久事等赛事公司,都对国务院有关振兴体育产业的消息感到振奋。
姜澜直言,“体育产业的繁荣对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意义非常重要。体育消费,不只是全民健身那么简单的。审批权的取消,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各方积极性,带动体育赛事繁荣。”
不过,虽然国务院会议的意见出台,但具体细则尚未出炉,还有许多问号摆在我们面前。部分赛事审批权取消之后,会不会有别的或明或暗的“审批”、“审核”取而代之?安保、场馆等其他赛事成本能否也有所降低?赛事转播权的垄断能否被真正打破?
姜澜也指出,“我们觉得,办赛机构、公司就这么几家,真正来自社会资本、民间力量的,还是相当有限。如何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参与体育赛事的热情,真正解掉赛事审批制度的镣铐,空前释放大家的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国家体育总局内部也有不同声音,一位官员表示:“像我们下批文的大部分赛事,基本也都是按照企业的安排办。赛事通过审批得到规范管理和提升影响,还是有好处的。社会力量举行大型赛事,安保、消防等方面谁来协调?户外运动等具有专业性、危险性的商业赛事如何规范?出现意外谁来负责?要解决这些问题,显然都有一定难度。但不管怎样,观念要往这方面转,希望相关法规和配套政策能尽快出台,让赛事回归社会和民间之后,既轰轰烈烈,又安全平稳。”
的确,要想真正激活体育市场、做大体育产业、释放和满足老百姓对于体育文化、休闲、健身的需求,中国体育的改革者们任重道远。
(声明: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禹唐立场)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