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传统电视应破温水效应,勇于迎接新媒体挑战

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电视人开始惊呼新媒体的崛起和传统媒体的没落。原因不在于新媒体的发展,而在于中国电视没有竞争环境和竞争精神。

2014-08-19 11:10 来源:马国力 0 103876


大概是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电视人开始惊呼新媒体的崛起和传统媒体的没落。我却不以为然,所以在接受采访时这么说:在全世界范围内,电视这个“传统媒体”还有相当长的美好前景,只有在中国,电视人却认为自己已经“日薄西山”,原因不在于新媒体的发展,而在于中国电视的没有竞争环境和竞争精神。

美国是新媒体技术的发源地,几乎所有的新媒体实验和应用都是从那里开始,但是在那里却没有像我国这样的电视界人士对于新媒体发展的担忧,有的是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充分应用。尽管由于移动技术的完善,家里客厅的电视人口有所减少,尽管有网飞这样的互联网电视的出现,美国的电视行业依然是蓬蓬勃勃。以体育为例:NBC在2014年初宣布77亿美元购买了直到2032年的奥运会版权;NFL也宣布了未来10个赛季的电视安排,从NBC,FOX和CBA三家每年拿到20亿美元,总收入超过了200亿;欧洲也是这样:默多克的天空电视台在意大利和德国开始大肆扩张;BBC等欧洲广播联盟的主力选手继续巩固着自己的地盘;就连来自卡塔尔的体育电视集团也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攻城拔寨,丝毫见不到一点在我国电视界弥漫着的那种彷徨。

而在我国,这种彷徨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了广电领域最高领导层的决策,2014年年中接连开会和下文件,为的是用行政命令而不是用市场机制来抵制新媒体的发展,目的是为了集团利益不受侵害。依我看,这样的动作实际上侵害的恰恰是广电系统的长远利益。

为什么这么说?欧美电视的继续强势是由于他们或者生来就是处在一个竞争的环境里,或者被技术的发展推入到了竞争的市场之中。而在市场竞争的环境里面,参与竞争的成员对于自己的利益从开始时就看得很紧,就从市场规则上面考虑到了各种可能,有着很强的自我完善功能。所以在欧美市场上面至今没有一个新媒体公司买到过值得一提的体育资产;所以尽管出现过网飞公司出品的《纸牌屋》而且收视不俗,但是那不过一年才有十几小时而已,美国的几家电视网却每年出产着几千小时的优质剧集;而且也没有发生过我国这样的电视台把自己的娱乐节目卖给不属于自己的新媒体公司的情况。

在我国,由于传统的原因,电视是没有竞争的,尽管最近几年省级卫视为了收视率引进了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娱乐节目模式,但在我看来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视竞争,充其量是低水平竞争,而低水平的竞争是损害竞争的最有力武器。而我国的网络公司,由于他们的技术性原因和资本式自由,从一开始就来自于市场,而且是来自于美国市场,所以他们的发展过程充满了竞争,但是他们又是生长在中国,所以带有着强烈的中国式资本原始积累的特色。电视最主要的资产就是播出版权,市场社会里面的电视台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拥有优秀节目的版权,或者购买,或者创造。由于不是处在竞争的环境里面,电视台系统内部开始重视版权保护还只是近些年的事情,只是在电视剧领域,而在体育方面即使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我国新媒体视频的发展就是拿着美国市场的钱在几乎没有版权限制的环境中“疯长”,如果真是像欧美的环境,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没有几家可以长大的这么快。

中国电视的没有竞争,有着我们自己的历史原因,但是就和现在的中国的经济一样,三十年前的有效做法逐渐显现出它的副作用,所以必须经常调整。中国的电视体制就到了该调整的时期,而这个调整需要决策者的极大勇气。

中国电视,其实是中央电视台的垄断有其长处和短处。长处是如果不是政策性垄断,中央电视台不会发展的这么快。二十年前中央电视台只有三套节目,除了《新闻联播》之外的其它节目与地方台相比没有什么优势,也没有什么谈得上的广告收入。所以才有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所以才有了体育频道,所以才有了每年超过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广告增长,才有了二十年后跻身于世界电视同行的第一集团之中的成绩。

但是进入到了21世纪,这个垄断的副作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主要有几个方面:由于全国只有一个平台,影响力巨大,所以才有一个科长到地方上会由省级领导陪同的现象,电视台的从业人员的自律精神严重受损,中央电视台的信誉也是严重受损,所以在2014年中央电视台暴露出一些问题之后才会这么在社会上狼狈不堪。“大到不能倒”的另外一个结局就是“忽然间灰飞烟灭”。这是从声誉上的副作用,对于媒体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声誉。

由于经济上的飞速发展,中央电视台迅速有钱了,以世界上电视行业的发展水平比较,中央电视台是发展最快的一个,但是发展快了的另外一个副作用就是“暴发户”感觉。我国电视设备的更新是全世界最快的,在硬件上是可以买来的,但是使用这些先进硬件的人们呢?“暴发户”思维反而限制了在这个团体里面的人们。我们可以算一下,进入到21世纪的前14年里面,中国电视节目有了哪些自己的创造?

在20年前,中央电视台的年轻人想做制片人是由于他们对于节目有自己的想法和热爱,20年后的今天,竞聘制片人的目的是为了“科级”待遇。这就是垄断的第三个副作用:没有了创造力。

中国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就是由于电视界的垄断造成的。电视台拥有着互联网视频播出牌照,自己没有创造动力,以牌照为权力当然可以出售给没有牌照的互联网公司,旱涝保收;电视台拥有着太多的内容却没有时间去播出,所以转卖给互联网公司以扩大影响;电视台拥有着大量的人才却没有用武之地,所以流入到互联网公司以充实他们的力量。当这一切在短时间内发生又经过互联网放大之后,电视主管们突然感觉到威胁,出于垄断的本能,马上想到的是垄断式的解决方案:文件和命令。如果这样的文件和命令之后是推动电视产业的市场改革,或许这种做法可以成为中国电视的第二次创业的基点保护,但是如果只是试图用行政手段来限制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的话,只能是延缓危机的爆发。

电视台的人们总是担心如果出现了另一个平等的竞争对手,自己的奶酪就会被别人分走一块,岂不知有了竞争之后蛋糕会越做越大,自己的这一份虽然不再是百分之百比例,但是绝对值却比原来的要大许多。想想我们自己身边的生活:1989年我成为处级干部时公家给装电话,当时要交初装费5000元,比我当时一年的工资还多,而且还得托人请客,否则得三个月以后才能轮到。在电信分拆,有限的竞争开始之后(因为还是不允许外资进入),一天就好,而且还送你许多礼物,几家电信公司也成为了世界知名企业。银行业也是如此,尽管也是有限竞争,但是老百姓是否比过去方便多了呢?而且中国工商银行从总量上讲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如果国家也是允许有限竞争,全国有几家与中央电视台平行的电视台,老百姓可以挑选自己需要的节目,还有多少人一定要去选择用户体验非常复杂的互联网电视呢?而且由于竞争的需要,每个电视台当然会考虑到各种内容和应用终端的需求,电视台的服务也会比现在好很多,谁说就一定减少了收入和影响力呢?而且既然是"有限竞争",主管部门是用不着害怕失去对于电视台的控制的。

电视台的竞争应该在电视台层面进行,新媒体对于电视当然有冲击,但是只是冲击而已,远不到平等竞争对手的高度,一方面是由于观众覆盖面,另一方面是还很模糊的新媒体的盈利模式,这个模式决定他们的生存能力。所以,电视台若要想强大,就应该鼓励和自己相等的对手出现,这样才能将“传统”的电视持续“传统”下去。


(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禹唐体育立场。)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