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运动服饰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
耐克、阿迪等国际品牌逐渐深入中国不断加大在华的投资力度,试图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国内的众多体育品牌也在如狼似虎地争抢剩余的市场。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状态,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迅速提高。于此同时,随着北京奥运等体育盛事的举办以及姚明、刘翔等众多体育明星的涌现,全民健身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体育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之一。运动服饰产业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耐克、阿迪等国际品牌逐渐深入中国,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并且它们近年来仍不断加大在华的投资力度或是改变其在华的营销模式,试图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国内的众多体育品牌如李宁、安踏、匹克等也在如狼似虎地争抢剩余的市场,使得目前中国体育运动服饰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
一、体育用品品牌众多,市场份额较为分散
耐克、阿迪等国际品牌凭借其雄厚的资金、成熟的经营经验、强大的市场驾驭能力和超强的研发能力牢牢占据着中国体育服饰业的最高端市场,其地位是本土品牌难以撼动的。于是,众多国内品牌只能致力于中高端市场的抢夺。在这一层面的市场上,存在着大量运动品牌,并且各具优劣势。例如李宁和安踏就是难分伯仲的两大竞争势力。李宁虽起步较早,管理和运营水平较成熟,并且品牌知名度较高,其品牌拥有民族文化内涵,但近年来有下滑的趋势;安踏作为后起之秀,经过近几年来的快速扩张,实力也不容小觑,无论从产品的研发还是营销的渠道都丝毫不逊与李宁,但其品牌缺乏整体规划,品牌营销不够到位;另外,一些近年内涌现的新品牌如特步、鸿星尔克等,以时尚为主题,邀请受青少年喜爱的影视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由于其起步较晚,因而市场占有率一般。
二、行业营业利润高,进入壁垒低
我国运动服饰市场规模巨大,利润丰厚,发展空间广阔。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公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982.89亿元,占当年GDP的0.46%;2007年实现增加值1,265.23亿元,占当年GDP的0.49%,同比增长22.83%;2008年实现增加值1,554.97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0.52%,同比增长16.05%。体育产业连续两年的增长率,都远远超过同期国民经济增长率,表现出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2011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发展目标,即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以平均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末期,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0.7%。
高额的利润吸引了大量虎视眈眈的投资者。并且,由于中国的体育服饰行业对于资本、设备的投资要求较低,因此,进入壁垒很低甚至几乎没有,导致了体育服饰企业的数量增加非常快速,大量中小型体育服饰企业应运而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
三、缺少差异化,转换成本低
我国的运动服饰企业多以生产运动鞋、运动服以及其他运动配件为主,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品牌的识别性建设不足。虽然这些品牌投入大量资金在广告宣传上,并且广告主题浮夸,但是很少有消费者能将五花八门的品牌口号与品牌对应起来。另外,我国的运动服饰业缺乏技术创新、产品的功能性不强,缺乏专业性和主导产品,什么都生产却什么都不精,很难带给消费者一种归属感。对于国内的运动服饰品牌,消费者普遍缺乏品牌忠诚度,很容易在不同的品牌间转换,这也是中国体育运动服饰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原因之一。
(声明: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禹唐立场)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