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社交局,中产的新型MBA

网球似乎正从一项体育运动逐渐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其背后的社交属性也日益显现。

2024-09-24 10:00 来源:新周刊 文/Antik 0 6307

网球.jpg


在伍迪·艾伦的电影《赛末点》中,乔纳森·莱斯·迈勒斯饰演的威尔顿的职业网球之路戛然而止,这位天才球员却并不为此感到悲伤,因为对他来说,从爱尔兰来到伦敦的高级网球社区当教练似乎是一条改变命运的捷径。威尔顿的判断相当精准,他的确靠着这项技能成功地完成了“向上社交”,实现阶级跃升。


一直以来,上流社会都对网球这项运动情有独钟。网球四大赛事之一的“温网”,每个赛季都能把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汇聚到自家看台上。时尚界对网球的青睐也远超其他运动:安娜·温图尔是资深网球爱好者,也是一代巨星费德勒的挚友,几乎从未缺席过他的重要比赛;


早在瑜伽服变为日常通勤装扮之前,网球服已经在秀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香奈儿推出过不少以网球装备为灵感的时装;网球运动员常年占据最高收入运动员的榜单,不少球星手握劳力士等一线奢侈品牌的代言,前排看秀的次数也远超其他运动员。


李娜横空出世之前,网球运动在中国一直相当小众,就算有一批爱好者,也大多聚集在一线城市的中产圈子里。随着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拿下金牌,“网球热”迅速蔓延:工作日里背着球拍进出咖啡厅的人随处可见,“网球穿搭”在小红书上的词条热度居高不下,售卖专业网球装备的门店陆续进驻各大城市的商圈,黄金时间段的网球场地需要提前3到5天预约。


网球似乎正从一项体育运动逐渐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其背后的社交属性也日益显现。如今在互联网上搜索“网球社群”时,你会发现,这个词前面的定语变得越来越五花八门。


一项运动,怎么就成了迈入中产的标志?


网球的流行不仅仅在于它的竞技性,它还与中产的追求天然契合。作为一项看似简单的运动,网球需要运动者拥有灵活的应变力、足够舒展优雅的身姿、上乘的时尚品位以及雄厚的财力支持,它背后蕴藏着复杂的经济学。


昂贵的装备、球场的租金以及高昂的私人教练费用,已经让网球戴上了“中产滤镜”。如果真的想投入这项运动,必须要定期更换装备和维护器材。不菲的费用无形中把网球从大众体育活动中剥离出来。


首先,网球本身具有独特的“门槛效应”。与跑步或羽毛球等大众运动不同,网球的参与成本较高。一套网球装备,从球拍、球鞋到服装,齐备的价格通常在几千元。如果想要深入参与这项运动,还需要定期更换球拍弦线、租赁专业场地、请私人教练进行指导。这些日常开支无形中将网球从一项全民运动变成了中产阶层的“专属活动”。


网球是一项对场地需求相对较高的运动,近几年来,一线城市的网球场租金水涨船高,黄金时段网球场的租金基本不会低于300元/小时,红土场地和草地因为数量稀缺、维护难度大,租金超过1000元/小时。至于那些相对“出片”的网红球场,不仅预订难度大,还常常与俱乐部会员身份捆绑。


“打网球”这一活动在特定的语境中,是中产阶级的特有符号。欧美中产阶层对于网球的热情几十年来不曾减弱。随着这项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国内中产家庭开始让孩子学习网球、加入青少年俱乐部、参加巡回比赛获得积分和世界排名,网球成为他们扣开世界名校大门的“敲门砖”。这种对网球的投资早已超越了运动本身,成了社会阶层流动的一部分。


中产的社交新宠,运动场上的“MBA”


从曾经的高尔夫到如今的网球,体育社交逐渐成为中产阶层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球,在办公室久坐的中产们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顺便拓展社交圈,甚至寻求更多职业和商业机会。


与其说网球是一种运动,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延展。在这个以健康和品位为标签的圈子里,网球是最时髦的通行证。甚至可以说,当你穿着网球服走进公司,而不是走向球场时,就算是掌握了中产生活方式的“精髓”。


网球贯穿安卡的整个青少年时期,十五六岁的年纪里,他也曾梦想过成为一名职业选手,后来种种原因令安卡的父母下定决心让他“弃武从文”。


进入职场3年后,看着自己日渐松弛的身材,安卡才决定重新拿起网球拍。因为“童子功”仍在,安卡很难在身边找到实力相当的对手,于是他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搜索“网球社群”。


然而,安卡发现,除了球技水平之外,很多网球社群对成员们的“附加值”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在一家网球俱乐部的简介里看到关于俱乐部现有成员的介绍,其中有百万网红、纪录片导演、“创一代”,甚至还有XX小区(当地豪宅)业主这样的身份标签。以一种略显隐晦的方式,越来越多人开始参与到这场名为“网球”的社交游戏中。


在许多中产阶层的眼中,网球场就像是一个户外“商学院”——通过这项运动建立的人脉和资源,比起参加昂贵的MBA课程或许更为高效,甚至更有意义。基于这种背景设置,社群里的每个人似乎也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爱好者,而是成为带着显著标签的“资源”。


面对这些带着“附加值”的人际关系,安卡觉得网球场正在演变为另一个精英圈层的“筛选平台”,网球也成了中产阶层展现自我身份的符号。当运动的意义逐渐让位于社交价值,网球场也开始承载着更多的“面子工程”,不想再负担高昂成本的网球爱好者们只能去积极地寻找公园里那些免费的网球场地。


被催化的新型消费主义陷阱


为了打造所谓的“中产幻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球这项运动中投入大量资金。然而,这种消费行为往往超出了一些人的实际承受能力,反而让他们离真正的“中产生活”越来越远。


作为一种时尚标签,网球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象征意义。为了融入这个圈子,购买昂贵的品牌球拍、球鞋和服饰只是开端,如果足够重视它背后的社交价值,还得参加数不清的球友聚会和社交活动,只不过,这样的投入未必会带来真正的经济价值,更多的是为人提供一时的情绪价值。


一些社群在推动网球运动时无形中制造了一种消费压力。想要在社群中保持影响力,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球技,还必须展示出与圈层身份相匹配的消费能力。高端装备、明星私教、金牌陪练、俱乐部会员资格等等,都成了衡量个人在网球圈子中地位的重要标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许多人为了维持一个虚幻的“中产人设”不断加大投入。


这种消费主义陷阱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代中产阶层的焦虑。对于很多人来说,真正的中产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独立,更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当这种自我价值需要通过高额消费来维持时,网球这项原本健康的运动,反而成了沉重的“负担”。结果是,有人会沉浸在这种短暂的虚荣之中,忽视了长期的财务健康和心理压力。


随着更多人意识到这种消费主义的危害,一些网球爱好者开始回归运动的本质,不再追求那些昂贵的“面子工程”。他们开始寻找价格合理的场地,关注运动本身的乐趣,而不是用网球来堆砌虚幻的中产生活方式。这种回归也许才是真正能让网球社交圈重拾健康与平衡的方式。


本文转载自新周刊,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网球社交局,中产的新型MBA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