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为何难见独角兽?

体育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条,包括上游资源、中游运营传播、下游体育衍生产业。

2024-08-22 10:00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创业资本汇陈霞昌 0 6027

体育产业.jpg


四年一次的奥运会结束了,中国在体育大国和强国的路上行稳致远。奥运会比赛期间,中国品牌有足够多的曝光度,而体育健儿的出色表现,也刺激了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体育健身当中。但作为长期跟踪创投行业的记者,每天在观看比赛的时候,心里都在想,体育赛事这么大的市场,应该能够诞生很多高速成长的企业,独角兽会不断涌现。但现实呢?


体育产业市场有多大?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跃升至3.3万亿元,增加值达到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和6.9%,远超同期GDP增速。“十四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是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2.8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800万人。


超过3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增速也不低,但除了已经上市的几家知名体育用品企业,并没有孕育出太多高速成长企业。


体育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条,包括上游资源、中游运营传播、下游体育衍生产业。上游提供资源生产并带动全产业链繁荣,是产业链的核心与动力源;中游主要进行赛事培育、组织、运营及营销传播等,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下游体育衍生业包括体育彩票、体育旅游、体育游戏、体育影视等,为产业相关企业提供变现出口。


但这个行业的投融资,可以用冷清来形容。一个第三方统计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体育相关公司的投融资事件共有31起,总金额约为23.52亿元。而2022年中国体育创业公司融资事件共有54起,总金额约为13.67亿元。今年的投融资事件数与2022年相比减少42.59%,总投融资金额增加72.10%。2023年总投融资额大幅增加,源于一笔过10亿元级别的“巨无霸”融资,即英雄体育VSPO的18亿元融资,占2023年全年体育领域投融资总额的76.52%。


如果按细分行业算,2023年体育产业投融资最热的,是“电竞”,一个算不上传统体育的新体育。“电竞”2023年融资金额达20.3亿元,占当年投融资总额的86.30%。如果剔除电竞,体育行业的融资甚至可以称得上惨淡。此外,排名第二的是“户外”,同样不是传统体育范畴。排名第三的是“健身”,才算和传统体育挨上边。去年7月,Keep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港股运动科技第一股。


而传统体育融资为数不多的亮点,是运动场馆运营商橙狮体育和洛克公园。其中,橙狮体育前身是“阿里体育”,它也是为数不多的独角兽企业。而在赛事运营及服务等领域,Realeague去年宣布获得AEF大湾区基金(AEF GBA Fund)的种子轮投资。这家创业公司计划在东亚地区建立全新跨联盟职业篮球赛事的目标。


此前,曾经的体育论坛,估值77亿元的“虎扑”,其上市计划一拖再拖,最终也不了了之。


记者向多位机构投资人问过体育产业前景问题。普遍的观点是,赛事组织和媒体转播都被国际机构把持,比如“三大球”,网球、斯诺克等,媒体转播更是有钱人的游戏。2020年,腾讯体育花了15亿美元拿下NBA 5年的转播权。可以说,初创企业很难有太大机会。而像攀岩、击剑这类今年奥运会大热的小众体育,未来虽然增长很快,但市场容量不会太大。场馆运营如果能打破地方壁垒,则还有机会。


体育产业上一个让人记忆犹新的独角兽,是乐视体育。成立两年时间,乐视体育就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80亿元,估值达到215亿元。恒大足球俱乐部在新三板上市后,市值也一度高达200亿元。然后,就没有新进展了。


作为一个体育迷,记者对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的披荆斩棘屡获殊荣感到骄傲不已。而作为创投行业的观察者,记者则希望,体育行业能够早日做大做强,为国家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转载自证券时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创投观察:体育产业为何难见独角兽?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