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舟划出“大生意”

龙舟产业涉及龙舟器材、赛事活动、赛事服务等多个方面,带动了龙舟消费的持续走热。

2024-06-12 14:00 来源:中国体育报 记者/赵萌 0 1287

龙舟.jpg


近日,各地以端午节为“媒”开启龙舟赛事,不仅划出了阵势,还划出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大生意”。龙舟产业涉及龙舟器材、赛事活动、赛事服务等多个方面,带动了龙舟消费的持续走热。

  

龙舟制造业走向海外

  

随着近些年的推广和普及,龙舟运动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的体育比赛,延展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上游包括龙舟赛事版权转播销售、版权的商业开发,产业链中游包括龙舟赛事旅游、流量变现以及相关商业开发,产业链下游则包括赛事的组织、服务等。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现有与龙舟相关的企业有970余家。以龙舟名城湖南省汨罗市为例,现有龙舟制造厂22家,国内六成龙舟产自这里。汨罗龙舟还“划”到了海外市场,每年制造龙舟近万条,总产值约2.5亿元。据相关媒体报道,汨罗市龙舟产业核心区屈子祠镇人口约5万,其中龙舟产业从业者超过3000人。此外,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上漖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和龙江镇、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梓埠镇等,都是重要的龙舟生产制造地。

  

龙舟制造业是龙舟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龙舟赛事的基础。随着龙舟赛事在海内外华人圈的热度暴增,龙舟出口也成为推动多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龙舟赛事旅游带火地区经济

  

人气火,消费旺。江面百舸争流,岸上摊贩云集。6月8日,在广东省佛山市的龙舟观赛现场,冰茶、榴莲、粽子等多种特色美食在河道旁边摆摊,供游客品尝选购。“半天时间,营业流水5000多元。”当地饼店的孙老板喜上眉梢。据统计,佛山市的龙舟文化体验接待量同比去年增长100%,直播带货及餐饮、摊贩等周边消费实现收入超过数十万元。

  

在广东,东莞龙舟名声在外。5月18日至6月底,东莞市开启了“最长龙舟月”,除了4场大型龙舟赛事活动外,还持续推出40多项“体育+文化+旅游”的龙舟主题活动。湖南也是龙舟大省,这个端午假期,前往岳阳、怀化、永州看龙舟赛事的旅行团预订量明显增长。在贵州省铜仁市,6月10日中国传统龙舟大赛火热进行。比赛前后,当地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民俗活动,吸引全国游客前来。据统计,仅2022年赛龙舟文化节3天时间内,贵州镇远县就接待游客31.9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26亿元。龙舟赛事的蓬勃发展正在为体育产业的发展贡献着不容忽视的力量。

  

“第一次划龙舟,感觉太刺激了。”近日来到四川省成都市旅游的雷女士体验了一次划龙舟后说,“这次参加了在新津廊桥广场开启的2024天府端午龙舟会,活动设置水上体验环节,邀请大家免费体验龙舟、皮划艇运动。另外,随着龙舟赛事的开展,同期开启了南河两岸6大场景10余项民俗活动。这次带着家人一起来旅游,挺值的。”

  

守牢安全底线 讲好龙舟故事

  

目前,我国龙舟产业还存在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不足、市场培育不够成熟、赛事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龙舟经济”要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仍需多方保驾护航。“一是赛事安全性,关系到赛事的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是赛事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二是作为传统赛事,面临地域性的限制,南方水乡活动比较多。”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李慧表示,“如果想让龙舟运动走进年轻群体,让龙舟产业得到更快发展,龙舟赛事要借助更多传播途径,如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以碎片化、趣味化的方式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同时,站在年轻人的角度,重新讲好龙舟故事。龙舟运动可以很酷、很帅,也可以成为国潮的一部分,让年轻人爱上龙舟。”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冯珺也对龙舟赛事的安全性表示重视,“与其他体育产业相比,龙舟产业上下游链条的延伸优势更加明显,有利于围绕赛事竞技表演、体育旅游休闲、体育装备制造等业态发挥综合带动作用。但龙舟赛事有赖于公开水域,环境风险相对较大,应加强赛前隐患排查、赛时监督和赛后评估环节,以全过程、全链条监管落实赛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力保障赛事安全有序进行。”


本文转载自中国体育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小龙舟划出“大生意”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