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不能搞唯生意论

从赛事消费到构建“跑步生态圈”,再到“体育+旅游+文化”,马拉松这个大平台可以搭载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也都融入了商业元素。

2024-06-05 1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文/年巍 0 1411

马拉松.jpg


要说如今城市IP哪家强,马拉松绝对排得上号。近些年,以马拉松为首的路跑赛事受到不少运动爱好者青睐,也得到众多地方支持及社会广泛关注。“跑一次马,识一座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赛事“剧本”,吸引着各地跑友前来打开和阅读。


从赛事消费到构建“跑步生态圈”,再到“体育+旅游+文化”,马拉松这个大平台可以搭载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也都融入了商业元素。从赛事组织、赞助经营、媒体传播到运动装备、健康服务、衍生产品,都离不开商业化运作。比如,今年吸引了3.3万人参赛的无锡马拉松就带动当地实现经济效益2.83亿元。


不过,同很多新兴产业一样,“钱景”广阔的马拉松也有“成长烦恼”,一些赛事出现了竞赛组织混乱、商业竞争不规范、个别特邀选手参赛管理无序等问题。为此,中国田协近日修订《路跑赛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于赛事的商业化规范增补了要求。


比如,《办法》要求组委会应以公平竞赛为首要目标,结合赛事的规模与水平,统筹做好赛事商业开发的各项工作,提升赛事品牌价值与形象,不得违背体育精神与道德风尚。这是办好马拉松赛事的首要原则,也是对马拉松不能搞唯“生意论”提出的要求。


对于绝大多数跑者来说,参赛的目的并非单纯奔着竞技而去,而是体验不同的城市文化,因而赛事服务的完善性对跑者的参赛体验极为重要。以今年石家庄马拉松为例,不仅赛事组织保障有力,而且还在解放广场举办了马拉松博览会、“石马文旅推介会”,特别推出“跟着石马去旅行”旅游路线等,让选手们在参赛之余畅游石家庄。


又如,《办法》对赞助商相关事宜也提出明确要求。组委会应明确赞助商权益的合理边界,对赞助商渠道名额严格规范管理,并且加强对赛事官方赞助商合法权益的保护。应当看到,与我国马拉松水平一起提升的,是国产体育品牌的快速崛起,它们成为不少赛事的“座上宾”。动辄千万元的赞助费和其他各类投入为赞助商带来更多话语权。应当如何定位赞助商在赛事中的角色?一个品牌不能仅仅将比赛作为收割关注度和流量的工具。对于各大品牌来说,共同努力把“蛋糕”做大才是正确的选择,要让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真正匹配。


“跑马热”的驱动力,来自参与跑马的人,也来自“奔跑”的城市。商业化作为纽带,给一座城市带来的红利远不止于经济上的数字。寻求商业利益与体育精神的平衡,在马拉松经济发展长路上保持应有的清醒,才能把这个命题解答好。


本文转载自中国经济网,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马拉松不能搞唯生意论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