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户外品牌的“超车道”

当下,中国户外运动产业正在狂奔。

2023-11-21 10: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贺泓源 0 17831

国产户外.jpg


国产户外品牌进入新的增长周期。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到,推动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的四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推动户外运动产业绿色发展,包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二是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包括构建国家步道体系、优化冰雪运动设施布局、完善山地户外运动设施、支持露营场地建设等;三是提升户外运动服务供给质量,包括丰富户外运动赛事活动供给、加强户外运动标准化建设等;四是促进户外运动产业创新发展,包括加强产业政策集成创新等。


当下,中国户外运动产业正在狂奔。据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我国户外运动产业以年均30%-40%的速度增长。2021年,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基本形成了山水陆空全覆盖的户外运动产品供给体系,登山、徒步、马拉松、 自行车、滑雪、皮划艇、滑翔伞、定向等一大批户外运动项目蓬勃发展。2022年,我国户外运动渗透率约为28%,相较以往有所提升,但较户外运动发达国家50%以上的平均水平而言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而在此种浪潮下,新兴的国产品牌们,已经找到自己的“超车道”。


“奔向百亿”


“远期目标是奔向百亿元营收。”


10月末,在云南大理洱海边,伯希和董事长刘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当时,正值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于大理举行。


刘振的信心或来源于伯希和的高增长。据刘振透露,过去三年间,伯希和复合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七八十,其爆品冲锋衣甚至出现断货局面。据魔镜市场情报数据,中国户外运动服饰近三年增速接近20%,2023年户外运动服饰总量预计突破450亿元。


客观上,伯希和快速增长有着渠道推动,抖音、小红书、知乎、B站均成为流量来源。该公司有自己的内容及短视频运营团队,精于内容营销,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获客成本。需要注意的是,户外运动本身也正成为流量焦点。据抖音数据,2022年8月-2023年7月间,该平台上轻户外圈层相关内容月均视频播放量超225.5亿次。在流量与变现渠道交汇下,给了伯希和快速成长空间。


刘振认为,伯希和另一大优势是产品主义,该品牌甚至推出了终身保修。“复购率应该在20%以上。”他称。


另一家户外运动品牌凯乐石则将产品做到了相对极致。该品牌创始人钟承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营收增速接近三位数,其产品正在走向国际。凯乐石在专业户外圈颇负盛名,总部位于广州,产品线覆盖登山、攀岩、攀冰、徒步、越野跑山等项户外运动,为中国国家登山队、中国国家攀岩队官方指定装备供应商。


而凯乐石产品优势,很大程度上来自新材料研发,背后依托着国内供应链优势。


“Vibram是全球最好的鞋底公司,它的研发中心就在广州。凯乐石是第一个采用湿地止滑大底的品牌。珠三角是全球制鞋的技术中心,这带来了技术突破,基本上最顶尖的鞋子都在东莞研发的。这就是天时地利。”钟承湛说。他更提到,凯乐石产品在意大利与当地品牌竞技,销量相对领先。


“我们没有把产品分成三六九等,直接就是赛事级。其实是用高维度打了别人的全维度产品。在用高品质的产品卖正常产品的价格,这是种性价比加质价比。”钟承湛并不讳言。


国内产业链是凯乐石起飞的重要条件。以制鞋业为例,中国过去二十年充分享受到人口红利优势,制鞋业迎来快速扩张,已成为全球最大产鞋国,我国制鞋业在经过一段快速发展和扩张之后,已经进入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套完备、成熟的产业链,是全球面料、纤维最重要出口国,能充分满足上下游衔接和配套生产的需求。


据中国皮革协会数据,2021年, 国内规模以上制鞋企业4175家,产业日趋集中,主要分布在四大产业集群:一是以广州、东莞等地为代表的广东鞋业基地,主要生产中高档鞋;二是以温州、 台州等地为代表的浙江鞋业基地,主要生产中低档的网红鞋;三是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部鞋业基地,主要生产中低档女装鞋;四是以福建泉州晋江为代表的鞋业生产基地,主要生产皮革鞋靴和运动鞋。


还需注意的是,凯乐石产品主要为代工模式,但这似乎并不影响其壁垒。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厉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凯乐石核心竞争力就是多年积累出来的系统。


“凯乐石的创新很多源于市场,是真正在大数据基础上把握了客户的需求,且能够快速反应客户需求,甚至很多时候在引领客户需求。这种就不是一个新兴的企业能够轻易学到的。真正好的企业做事情,不是什么都自己干,是善于组织资源的。像凯乐石这样已经形成平台型技术应用、平台型系统的企业,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组织者、引领者,能带动上游组成最好的供应链,通过产业链组合推动自己的下游,指导自己的下游。它一定是系统工程,绝不是单一的。”厉伟称。


去向何方?


如今,两家企业均有着扩张规划。


刘振透露,在深耕户外赛道基础上,伯希和将同步扩宽品类和渠道。“一方面是产品高端化战略,通过自主研发以及与国际高性能功能科技展开深度合作,推出具备专业性能的高端化产品线;另一方面是全面布局线下,这是一个品牌不可或缺的最好渠道。将会采用经销商模式、联营模式、直营模式并行。”他说。


凯乐石也将进一步拓宽线下渠道。钟承湛提到,凯乐石将进一步增开位于城市“购物MALL”里的目的地门店。现在,线下收入占据凯乐石总收入近六成,主要门店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其中加盟店比例在三分之一左右。


对于融资,钟承湛采取了相对保守态度。“我们只专注于为运动员和专业爱好者研发高性能装备。”他称。


不能回避的是,巨头们均看上了户外运动的广袤空间。耐克、安踏均在此块加大投入。2016年,安踏集团与可隆组成合资公司, 开始对户外运动细分市场进行布局。财报显示,安踏旗下其他品牌(包括迪桑特及可隆)收入由2018年约12.8亿元上升至2022年约44.1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约36.2%。


今年10月,安踏对外披露,未来三年,可隆品牌致力于成为“高端品质户外的生活方式品牌”,规划未来三年零售流水30%-35%复合增长,坚持“深化小众高端美学、建立品牌专业心智、打造户外生活方式”三大战略支柱。耐克则推出了针对户外市场的ACG系列。


对于凯乐石们的崛起,有头部运动品公司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承,材料迭代确实是个风口,但他强调在关键市场,巨头们保持着优势。


耐克运动研究实验室副总裁Matthew Nurse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有些技术、创新是地区性的,比方说北美、亚洲、欧洲可能各有千秋,有的技术却可能在某些地区会有一些相关性。耐克重心会放在开发全球性的产品。“运动科学是我们的竞争优势。”他说。


回头来看,户外运动市场已经历多个周期。1956年首支国家级登山队成立,1960年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揭开了我国户外运动行业发展的序幕;1990年-2000年间,部分大学效仿国外组建登山队,众多户外俱乐部陆续成立,各种户外运动门户网站和论坛相继兴起,户外运动兴起与海外需求催生国内户外用品代工企业出现;2000-2012年间,户外运动普及度提升,本土户外运动品牌涌现, 消费群体逐步向大众延伸,户外用品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行业零售规模近乎从0增长至145亿元。可在2013年-2019年间,户外用品市场出现产能过剩,行业步入阵痛期。


对凯乐石们来说,一定程度上,户外需求决定了市场走向。


而户外运动产业,确实还存在种种问题。厉伟指出,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政策需要跟进。“这些实际就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不仅仅是参与者的问题,还有政府的部分。但是政府做出这些决策一定要参考各方参与者提供的大量数据,需要各方参与者贡献智慧,如此才能把政策制定在合理的范围。这些都是系统工程。”他称。


随着政策红利期的到来,相信会给国产户外品牌们,带来广阔空间。


本文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国产户外品牌的“超车道”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