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赛事流量为发展增量

大型体育赛事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在消费带动和城市活力方面最为直观。

2023-10-02 10:00 来源:经济日报 文/熊丽 0 17652

杭州.jpg


浙江已进入“亚运会时间”。赛场内,体育健儿竞技正酣;赛场外,“亚运经济”火热升温。据预测,亚运会期间,杭州将迎来近年来最密集的游客潮,外地游客量将超过2000万人次。携程数据显示,“十一”期间,杭州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近5倍,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8倍。


大型体育赛事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在消费带动和城市活力方面最为直观。作为亚运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亚运会,杭州亚运会参赛运动员人数超过1.2万名,再加上技术官员、媒体记者等,总规模达3万余人。亚运会叠加中秋国庆黄金周,来自国内外的大量观众和游客将直接促进交通、住宿、旅游、餐饮、购物等消费。除主办城市杭州外,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5个协办城市及其他周边城市,也有望迎来客流高峰。


刚刚结束不久的成都大运会,提供了一个便于观察的参考。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数据显示,大运会期间,成都零售业销售收入增长21.6%,开票户数增长22.8%,住宿业、餐饮业销售收入分别增长57%、42.3%。赛事经济的红利不仅体现在文旅,还将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激起涟漪。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体现。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举办世界级、亚洲级、国家级的体育赛事,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能级、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北京冬奥会创造了丰厚的冬奥遗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愿景变成现实,极大地促进了北京、张家口等主办城市的更新和升级发展,昔日冬奥赛场成为市民健身休闲场所和城市新地标。此次亚运会,杭州坚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把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增进民生福祉紧密结合在一起,让亚运会变亚运“惠”。据浙江省测算,2016年至2020年,筹备亚运会对杭州市GDP的拉动量约为4141亿元,占同期GDP的7.6%;对财政收入的拉动量约为1033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8.2%;对就业人数的拉动量约为67万人,占同期就业人数的2.4%。


赛事红利并非大城市的专利,也不是只有“高大上”的赛事才能点燃大众热情。小城市只要充分发扬自身特点,同样有机会打造“爆款”。当前,我国体育健身运动正向着全民化、常态化、休闲化方向发展,文体旅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今年以来,广东龙舟竞渡火爆出圈,多地马拉松赛回归,贵州“村超”更是成为现象级乡村体育嘉年华。“跟着赛事去旅行”变成了旅游新时尚,并呈现出“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的特点。体育引流搭台、文旅项目唱戏,体育赛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到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将超过2.8万亿元。做好“体育+”文章,将体育赛事带来的“流量”转变为文旅消费的“留量”和经济发展的“增量”,一方面,要结合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重大体育赛事,深入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体育及相关消费。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因地制宜扬其所长。贵州“村超”的火爆并非天降热搜,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各地要立足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深入推动群众体育普及,持续完善体育设施,打造群众体育品牌赛事,用好看的赛事、好吃的美食、好玩的美景吸引各方游客。下一个杭州机会难求,下一个贵州或许就在不远。


本文转载自经济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变赛事流量为发展增量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