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亚运之城”见证中国体育“举重若轻”

33年的时间,足以让一名婴孩成长为青年,也足以见证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中国体育的沧海桑田。

2023-09-29 1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慈鑫 0 7509

亚运会.jpg


潮水奔流的钱塘江畔冰洁如仙的“大莲花”光彩夺目。今晚,当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盛大举行,这里成为全亚洲瞩目的焦点。这是中国第三次举办这一亚洲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当亚运主火炬再次在中国熊熊点燃,这一刻,距离2010年广州亚运会已过去13年,距离1990年北京亚运会已过去33年。


33年的时间,足以让一名婴孩成长为青年,也足以见证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中国体育的沧海桑田。


从北京到杭州,从最佳到MVP


本届亚运会即将开幕之际,中国游泳名将、新一代“蝶后”张雨霏,表达了她期待在杭州亚运会拿下MVP(最有价值运动员)殊荣的愿望。张雨霏的这个愿望如果实现,无疑将成为一名中国游泳运动员在杭州亚运会向北京亚运会致敬的一段佳话。33年前,当时被称为“亚洲泳坛王子”的沈坚强,在带伤参赛的情况下独得北京亚运会5枚金牌,被评为该届亚运会最佳运动员(亚运会MVP的前身),这也被看作是中国代表团在北京亚运会上除保持金牌榜第一位置之外的又一重要成绩。


33年后,沈坚强依然对那届亚运会的参赛经历记忆犹新,他近日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回忆,“北京亚运会,中国游泳队希望能够在男子游泳项目的金牌总数上第一次超过日本队,当时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挑战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正所谓好事多磨。就当中国男子游泳队摩拳擦掌准备在北京亚运会上与日本队一较高下时,北京亚运会开幕前3天,沈坚强在训练中意外扭伤了腰。“当时人都要站不起来了,已经没法正常训练。”沈坚强说自己当时的情绪很难平复,“想得最多的不是个人的亚运成绩会受到影响,而是无法放下对队伍的牵挂”。


“北京亚运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综合性体育盛会,举国关注,老百姓对中国队取得佳绩非常期待。在我印象里,北京亚运会开幕前后的全民关注热度至少持续了半年以上。从中国游泳队来说,当时女子游泳已经超过日本,但是男子游泳还是被日本队压一头,我们特别渴望能够在家门口的亚运会上第一次全面战胜日本队。而我作为男队参赛项目最多的运动员,如果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无疑将对全队的成绩走向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沈坚强回忆,当时队伍对外避谈沈坚强的近况,日本队在看到中国游泳男队头号选手连续多日未到泳池训练后,还以为中国队在放烟雾弹。同时,带伤参赛成为沈坚强唯一的、也是坚定的选择。


3天后,沈坚强英姿勃勃地站在了北京亚运会游泳赛场的出发台上,热情的观众不知道他们为之加油、欢呼的这名中国选手刚刚经历了怎样的伤痛和煎熬。现场热烈的氛围和祖国至上的信念,犹如一针强心剂让沈坚强迸发出全部力量。从第一个比赛项目开始,伤病的阴霾仿佛突然消散,沈坚强以惊艳的表现不负“亚洲泳坛王子”之名。1枚、2枚、3枚金牌……让教练担忧的伤病丝毫没有对沈坚强产生负面影响,他在5个参赛项目上全部夺金,并无可争议地荣膺北京亚运会“最佳运动员”称号。


北京亚运会上,中国游泳队以压倒性的优势全面战胜日本队,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总数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83枚,韩国、日本分别以54枚、38枚金牌列金牌榜二、三位。


1974年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亚运会时,日本还是亚洲体坛的绝对霸主;到1982年,中国代表团首次在亚运会金牌榜登顶;再到1990年,中国代表团在北京亚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已经远远甩开日、韩两强;再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在历届亚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总数历史性地达到了1000枚。


33年前,当沈坚强成为北京亚运会最佳运动员时,那是他不曾奢望过的荣誉。沈坚强说,“那个时候,对于中国很多项目的运动队、运动员来说,能够在亚洲争夺名次已经是一个很高的竞技梦想。”尽管在北京亚运会上成为“多金王”,并最终成为最佳运动员,但是沈坚强在奥运会的最好名次只是第九名,对于他那一辈的中国男子游泳运动员来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还在路上。但33年后,亚运会对于中国很多项目的运动队、运动员来说,仅仅是一个以赛代练的平台。张雨霏可以大胆地喊出争夺亚运会MVP的目标,而像本次亚运会开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覃海洋这样的新一代中国男子游泳运动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压力的早已不是亚洲赛事,而是世锦赛、奥运会这样的世界最高水平大赛。


竞技的金牌,全民的金牌


以目前中国代表团的整体实力,在杭州亚运会上继续保持金牌榜第一将毫无悬念。现在让中外媒体津津乐道的一个猜想是中国代表团在杭州亚运会上夺得的金牌数,会否超过2010年在广州创下的199枚的纪录。


“从运动队、运动员来说,当然应该以争夺金牌为目标。这是体育比赛,运动员应当尽全力夺取最好成绩,这也是体育精神的体现。但是对于中国这个东道主来说,举办亚运会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亚运金牌吗?”上海体育大学教授、上海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黄海燕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


“我跟杭州亚组委也探讨过,在国家支持和鼓励浙江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我们通过杭州亚运会到底能给浙江、给中国留下怎样的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遗产?”黄海燕认为,这个遗产才是杭州亚运会最重要的价值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四个重要”概括了新时代体育的内涵,即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体育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体育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浙江在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践中,也明确提出“体育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黄海燕认为,“老百姓现在最期待的就是怎样通过这个赛事,把我们的全民健身、运动氛围带动起来”。


无论是杭州亚运会,还是不久前在成都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门票销售的火爆、比赛现场的热烈气氛和老百姓对比赛结果更加理性、宽容的态度,都从一个层面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从单纯的看体育变为懂体育和参与体育。


沈坚强对于这种变化感同身受。


他在1992年赴日本留学,了解到日本的大众体育、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方式。1997年他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了全国第一家面向大众的游泳俱乐部,“当时很多人还不清楚我创办的这种游泳俱乐部是做什么的,因为那个时候国人基本上都会把运动培训与专业训练混淆,一说到运动培训就认为那是专业运动员的事情。大众的运动培训那时基本上还是空白。”


但是20多年之后,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运动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当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孩子一定要至少学会一项运动技能、养成一种运动习惯,沈坚强的游泳俱乐部也和他当年在日本看到的那些大众游泳俱乐部一样,成为普通市民和孩子学习游泳、提高游泳技能的主要场所。中国的游泳培训行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并成为整个中国大众健身行业迅速发展的缩影。


中国运动员争夺赛场上的金牌依然受到关注,但金牌的价值早已外延至对大众健身、青少年体育的推动上。黄海燕表示,这正是中国人的金牌观念正在转变的体现。随着杭州亚运会的带动,包括留下的诸多场馆、营造的浓厚运动氛围,以及亚运会结束后这些效应的长期影响,相信都会使杭州亚运会全民共享、全民受益的意义进一步体现。


始于赛会,不止于赛会


拥有40个大项的亚运会,设项数目远超奥运会。因为除了奥运项目之外,亚运会必须设置、保留一些具有亚洲特色或独特影响力的非奥项目,如板球、卡巴迪、藤球、龙舟等。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近日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也提到,亚运会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其举办意义绝不是赛事本身,而是体现在体育、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


87岁的魏纪中亲历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申办、筹办工作。他说,北京亚运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申办、举办,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一个窗口,可以更好地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魏纪中回忆,其实北京原本应该申办的是1994年亚运会,因为1990年亚运会当时已经确定由日本主办,但是我们非常希望让国际社会早一点、快一点了解中国,毕竟早4年办赛肯定比晚4年更有利于改革开放。所以,就和日本商议,能不能让我们先办,日本答应了,所以就有了1990年而不是1994年北京亚运会。


到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当时正处在欧债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广州亚运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省举办,展现了当时尽管面对挑战但是坚定改革开放的中国。杭州亚运会是在后疫情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环境下举办,同样具有振奋精神、鼓舞信心的作用,同时,正如杭州亚运会的口号“心心相融,@未来”一样,杭州亚运会也是体育铺路架桥,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每一个东道主在举办像亚运会这样的国际体育盛会时,都不会不考虑政治意义。除此之外,经济意义也是要算的一笔账。魏纪中表示,经济意义不能只算运动会举办的这十几天,而是要看长期效益。如果单看运动会举办的这十几天,经济上往往都是亏的,但是通过举办这种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实现的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国家和城市形象等方面的价值却是长期效益。


亚运会的举办对于亚洲体育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魏纪中表示,亚洲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体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仰赖政府的投入。但一些在亚洲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和影响力的运动项目,不是奥运项目,恰恰因为亚运会设立这些项目,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可以为这些运动项目的开展予以更多的投入,反过来也才能更好地推动这些运动项目的持续发展,让这些国家和地区更多的民众参与这些运动项目。所以,为了带动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体育投入,即便亚运会设立的项目已经很多,但是一些亚洲特色的项目也一定会在亚运会保留下去。


杭州亚运会是中国第三次举办亚运会,从1990年以举国之力办北京亚运会,到2010年的广州和2023年的杭州,中国的一个省就可以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相信未来,中国还会有新的城市继续扮演起为亚洲体育贡献力量的角色。可以说,33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始终有亚运相伴,中国体育的进化蜕变也少不了亚运的见证。


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三座“亚运之城”见证中国体育“举重若轻”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