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率先迈出全民健身中国式现代化步伐

上海市已经基本建成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2022-12-27 14:00 来源:中国体育报 记者/刘昕彤 0 26115


近年来,上海市在国家体育总局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首次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通过构建中国特色、上海特点、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力推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落地落实,踔厉奋发,争做表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奋力开创新时代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新局面。


据了解,上海市已经基本建成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加快实现均等化、标准化、融合化和数字化,推动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不断融合,人民群众运动健身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据上海市体育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9%,比2012年提高9.4个百分点;上海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4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0.77平方米;上海市民(成年人和老年人)体质达标率98.6%,体质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上海市民平均期望寿命84.11岁,各项主要健康指标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政策护航 构建“大体育”“大健康”工作格局


上海市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作用,以全民健身推动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全球健康城市典范。制定和修订《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上海市体育设施管理办法》《上海市体育赛事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全民健身提供基础法治保障。其中,2000年颁布实施并多次修订的《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是全国首部市民健身的地方性体育法规。


上海市人民政府还先后印发《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关于本市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加强场地设施建设的意见》《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其中《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提出,建设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的活力之城,构建“处处可健身”的高品质运动空间,倡导“天天想健身”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培育“人人会健身”的高水平健康素养;《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是“十四五”新周期最早由省级政府印发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明确了上海全民健身发展新蓝图,提出主要任务和重点措施;同时,上海16个区的新周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也全部按时出台。正在研究起草的《上海市关于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计划2023年上半年正式出台。


上海市积极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杨浦区、浦东新区入选全国第一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区)拟命名名单。完善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制定《上海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上海市社区体育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街镇创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启动全市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街镇创建工作,畅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举步可就 建成高品质“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


围绕破解“去哪儿健身”的问题,上海通过制定实施市、区两级的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推动市民身边的健身设施增加供给和提档升级。截至2021年底,上海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4平方米。全市累计建有市属、区属公共体育场馆68个、都市运动中心6个,建成市民健身步道(绿道)1871条、市民球场2797片、社会足球场706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17797个,建成社区市民健身中心110个、智慧健康驿站238个、职工健身驿站20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40个。市民健身步道、市民球场、市民益智健身苑点等社区体育设施连续多年被纳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多次在市民满意度测评中位列前茅。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


结合黄浦江、苏州河两岸贯通,上海大力推进“一江一河”沿岸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一江一河”成为上海市民运动健身、畅享健康生活的“世界级滨水健身休闲带”;充分挖潜利用“金角银边”,上海因地制宜,打造了富有特色的体育健身场地;通过“体育+”和“+体育”方式,上海拓展了一批都市运动中心,以及屋顶、高架桥下等全民健身新空间。顺应体育服务和消费升级的新趋势,上海打造富有特色的都市运动中心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到2025年,每个区都将至少建成1个都市运动中心,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品质化的健身休闲需求。


作为全国较早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城市,上海创新性推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这是上海首创、老年人专属的社区多功能健身场所,提供“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2022年将累计建成超过70家,到2025年计划建成不少于100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运动康养模式为社区健康养老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已经相继推广到全国各地许多城市,有力促进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


为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助力体育场馆抗击疫情。2020年以来,上海市体育局制定《上海体育消费券配送管理办法》等文件,依托区块链、健身地图等信息化手段,向市民配送体育消费券。陆续推出助老、游泳、冰雪、羽毛球等专项体育消费券,补贴力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参与体育场馆更多,运动项目更丰富,市民参与更便捷。截至2022年底,“你运动,我补贴”上海体育消费券配送,共完成配送8000多万元,支持700多家定点场馆参与服务,领券市民超过500万人次,有效落实助企纾困,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


丰富多元 赛事活动全地域全人群覆盖


上海市积极完善市级、区级、街镇级赛事活动组织体系,举办上海市民运动会、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等市级综合性赛事活动。支持开展“一区一品”“一街(镇)一品”“一居(村)一品”赛事活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持续不断开展,覆盖各类人群。上海市民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首届上海市民运动会于2012年举办。作为全国首创、规模较大、办赛理念新颖的城市全民健身综合性品牌赛事,市民运动会也被上海市民亲切地称为“我们自己的奥运会”。2020年上海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以“健康上海,人人来赛”为主题,共举办赛事活动约7100场,有1093万人次参与。其中包括线上赛事活动约800场,参与人次643万;线下赛事活动6300场,参与人次450万,线上线下“双线”办赛掀起全民健身热潮。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作为全民健身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11月底,2022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共举办赛事活动3887场,约606.3万人次参与,其中包括:线下赛事活动2457场,153.2万人次参与,线上赛事活动1430场,453.1万人次参与。


此外,上海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100天内开展超30场迎冬奥活动,做到日日有冰雪场馆开放、周周有冰雪活动、月月有冰雪赛事,逾百万人次市民参与冰雪运动。2022年上海市全民健身日活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全市开展内容丰富、小型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243场次,吸引近112.8万人次参与。有3500位上海市民参与十四运会选拔,最终共有658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全运会群体项目全部19个大项185个小项的预决赛。非奥运动项目不断取得新突破。


创新治理 体育健身组织充满活力


百花齐放春满园。上海坚持管办分离,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发展。上海市体育总会会员大会吸纳更多社会人士和专业人士参与,会员的社会化程度明显增强。按照国家和上海市足球改革工作部署,完成上海市足球协会、上海市篮球协会等换届工作,促进上海足球和篮球事业加快发展。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以市、区体育总会为统领,以单项体育协会和各类人群体育协会等为骨干,以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为基础的较完善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通过设立上海市体育社会组织专项资金,上海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体育社会组织,给予奖励资金扶持,促进体育社会组织朝着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强市级体育社会组织治理,开展体育社会组织财务审计、法定代表人述职工作,培养年轻化、专职化的体育社会组织工作者。


截至2021年底,上海市共有在民政部门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体育社会组织1285个、体育健身团队65559个,每万人拥有体育健身组织数量达到26.9个。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办上海市民运动会、城市业余联赛,成功打造上海城市定向挑战赛、上海国际大众体育节、上海市老年人运动会等品牌赛事活动。成立上海校园足球、篮球、排球和田径联盟,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组织蓬勃发展。


科学指导 探索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让群众懂健身、会健身,上海探索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改革,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化认证和管理服务平台,吸纳体育教师、退役运动员等体育专业人士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杨浦区社区健康师试点探索的基础上,推出覆盖面更广、专业性更强的运动健康师项目,依托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智慧健康驿站等载体,向市民提供运动营养、科学健身、伤病防护、心理调适等多样化服务。同时开展“体医交叉培训”,培养会开运动处方的社区医生和能指导慢病患者体育锻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62086名,占常住人口2.5‰。


为宣传科学健身理念,上海积极举办以“慢性病综合防控”“运动伤害防治”为主要内容的“体医融合”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完善社区体育服务配送平台,建立更高质量的覆盖各个街镇的“你点我送”社区体育服务配送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健身技能培训、科学健身讲座等服务,2021年市级社区体育服务配送线下场次9742场,服务市民221269人次,线上场次21场,受益市民12967422人次。适应疫情期间市民的健身需求,开展八段锦、健身气功和“科学健身18法”等现场、居家或线上健身指导,制作播出“冠军jiao你做运动”等系列节目,引导市民科学健身。


同时,为推动健康关口前移,上海率先探索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印发《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这是全国首个探索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的专项计划,提出包括市民体育健身设施升级、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运动健康促进中心创建、智慧健康驿站服务提升、市民运动健身公益补贴、全民健身电子地图赋能、社区体育服务配送全覆盖、社区健康运动会推广、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促进、运动健康师试点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创优、新周期全民健身发展指数评估计划等12项重点任务。构建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走在全国前列。


数字转型 提高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水平


每年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发展状况评估是上海的又一创新之举。2021年上海市体育局修订了全民健身发展指数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将原先的“300指数”升级为“600指数”,并会同第三方评估机构发布了《2021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


据了解,新周期上海全民健身发展“600指数”由“健身设施”“健身组织”“健身活动”“健身指导”“体质健康”及“市民参与”六个单项指数构成,共包含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以及53个三级指标,其中每个一级指标各100分,合计600分。评估指标的选取涵盖了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效果评估的核心数据,以及国家和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同时体现本市新周期全民健身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坚持稳定性和前瞻性的原则,按年度开展评估工作。


进入新周期,上海全民健身事业内涵更为丰富,对高质量发展要求更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注重市民的获得感。上海全民健身工作将加快实现全民健身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融合化和数字化,为市民提供高质量、多样化、更便捷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建设国际知名、全国领先、上海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力城市,努力营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城市环境,通过全民健身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


本文转载自中国体育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构建中国特色、上海特点、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上海率先迈出全民健身中国式现代化步伐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