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盛会为“冰雪一代”留下丰厚遗产

由于我国在申办冬奥会时就许下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的承诺,筹备时又定下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本届冬奥会完美诠释了这三大主题。

2022-02-23 14: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刘世昕 0 18865


从羊倌转身变为滑雪教练,这是北京延庆农民郎恩鸽从2017年夏天开始的故事。

  

那一年,北京联合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郎恩鸽熟悉的延庆海坨山要被打造成北京冬奥会3个赛区之一。郎恩鸽记得,当时村里的冬奥会气氛急剧升温,眼见着高标准的滑雪场就要在周边兴建起来。

  

这个打小就酷爱滑雪的年轻人也想转行吃上“冰雪饭”。他卖了300只羊,通过了国际滑雪教练指导员认证,还和村里的十几名年轻人成立了农民滑雪队,当起了滑雪教练。

  

对农民郎恩鸽来说,海坨山的冬奥会给他的谋生方式带来了变化。而从办一届奥运会的使命来看,除展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外,还要给举办地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尤其是人的发展。

  

北京体育大学冬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邹新娴认为,留下发展机会,实际上也是奥运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邹新娴说,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之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创造丰厚的冬奥会遗产,为广大民众、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长期收益,是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内容。

  

邹新娴还特别提到,《奥林匹克2020议程》凸显了可持续、青少年、公信力三大主题。由于我国在申办冬奥会时就许下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的承诺,筹备时又定下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本届冬奥会完美诠释了这三大主题。

  

为“后冬奥”时期留下教育遗产

  

18岁的新秀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上收获一金一银两枚奖牌。作为他的粉丝,北京市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学生白欣妍2月15日受邀去现场观看了苏翊鸣的夺金比赛。她珍藏着苏翊鸣在备战冬奥会时给她的一封手写回信。苏翊鸣在信中说:“作为你的大哥哥,此时,我正在努力训练,争取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好的成绩,为祖国争光,也希望你和我一样努力。”

  

白欣妍所在的学校是离北京冬奥组委最近的一所学校,只有不到1000米的距离。得天独厚的优势使这所学校很早就开始普及冰雪运动项目,并成为全国奥林匹克示范校。学校处处都有冬奥会元素,甚至还有冬奥博物馆,以及一座真正的冰壶馆。全校300多名学生实现了100%能上真冰、上真雪,学校越野滑雪队、冰壶队在全国比赛中都有不俗的成绩。

  

电厂路小学体育教师丁筱说,推广冰雪运动7年多来,在一次次冬奥会课程、主题活动、实践任务中,孩子们体验到冰雪文化的魅力,学会了坚韧,更加懂得了规则、尊重,还有责任与担当。

  

与年轻的丁筱一入行就主打冰雪体育教学不同,海淀区羊坊店中心小学体育教师周晨光从教30多年,从2001年起就在学校推广模拟奥运会,近几年又办起了模拟冬奥会。学校的旱地冬奥项目最早是在一间180平方米的大会议室里进行的,会议室里铺上仿真冰面,孩子们就可以尝试短道速滑、冰球、冰壶等冬奥会项目。

  

周晨光既是一名双奥运动的推广教师,也是一名双奥火炬手。他说,这份殊荣是给他代表的全国近60万名体育教师的。

  

近年来,邹新娴参与编制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系列报告中的体育遗产报告。她说,以电厂路小学的实践为代表的对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的创新探索,既在青少年中普及了冬奥会知识,也推动校园冰雪运动的参与,对“后冬奥”时期的校园冰雪运动推广产生显著的示范效应,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独特的奥林匹克教育遗产。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已认定835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遴选冰雪特色学校2062所。

  

邹新娴进一步解释说,根据国际奥委会给出的定义,奥运遗产是实现奥运会愿景的结果,既有类似场馆这样有形的遗产,也有民族自豪感、健康的生活意识、教育等无形的遗产。

  

为“冰雪一代”埋下种子

  

本届冬奥会,中国男子冰球队首次踏上冬奥会赛场。赛前,37岁的队长叶劲光在社交媒体上有这样一段表述:“如果有一个中国运动员,20年后站上冰球最高舞台,人们问到他为什么练习冰球,他会回答‘2022年,我看了中国队的比赛’,那就是我们这代人的成功。”

  

在赛会间的多次采访中,叶劲光反复提到,尽管中国冰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更希望这次冬奥会在更多的青少年心中种下冰球的种子。这与学界通行的观点不谋而合——竞技体育需要与群众体育一体推进,尤其团体项目更需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邹新娴说,我国在筹办北京冬奥会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冰雪运动的群众参与度,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我们申办冬奥会时的承诺,要“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这一承诺在北京冬奥会拉开序幕前已经兑现。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从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至2021年10月,我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冰雪运动参与率超过24%。

  

统计调查严密的逻辑之下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冬奥会提速了冰雪运动在北京民众中的普及度,从冷项目变成热运动,特别是青少年冰雪运动取得长足进步,成为冰雪一代。

  

徐和建特别提到,北京现在注册的青少年冰球运动员已超过5000人,为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邹新娴参与撰写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中,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成为案例之一。

  

这项赛事2008年创办时只有4支队伍、约60人参加,2015年我国申办冬奥成功后,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2012-2013赛季,联赛有455名参赛运动员、5个俱乐部、24个参赛队伍参加。2021-2022赛季,近3600名参赛运动员、25个俱乐部、256个队伍参赛。目前,该赛事已经成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青少年冰球赛事。

  

近年来,北京的青少年冰球构建了包含学校和培训机构体系、区级运动队体系、市级运动队体系,以及专业运动梯队体系等4级相对完备的体系,每年有2500余场冰球赛事。

  

邹新娴认为,联赛不仅是广大青少年冰球爱好者同场竞技的舞台,更是普及推广青少年冰球运动、储备优秀青少年冰球运动竞技人才的重要平台,形成了以冬奥会筹办为契机,带动举办城市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发展的最生动的遗产。

  

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决赛上,中国队老将徐梦桃仰天长啸,“冲!拼了!”这给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高等研究院教授邱招义留下深刻印象。这位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国际A级裁判说,这届在家门口举办的冬奥会上,中国的年轻选手表现出了“带头拼、加油干”的劲头,这种敢拼敢抢的精神也是冬奥会留给全社会的正能量遗产。

  

分享冰雪红利 未来可期

  

36岁的徐振升是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技术训练区的工作人员。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那年,他和郎恩鸽一样,也是海坨山的一名农民。


这几年,他的日常写满了冬奥会的故事:一开始是参与了冬奥会申办实地踏勘工作,见证着熟悉的土地变成赛场;后来加入了延庆海坨农民滑雪队。

  

滑雪队在参加瑞士滑雪教练联盟培训取得专业滑雪教练资质后,开始在延庆全区的中小学校推广普及冰雪运动。截至2021年7月,滑雪队已累计为当地中小学生开展冰雪运动培训4000余人次。再后来,徐振升还学会了开雪车等技能。

  

当年滑雪队的骨干现在都端上了冰雪的“饭碗”——当教练、开农家乐,甚至还吸引了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冬奥会并不是北京举办冰雪赛事的终点。作为全球首个“双奥”城市,北京提出的新目标是,建立“国际体育名城”。

  

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孟强华说,北京将筹备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等国际赛事,积极申办国际雪联高山滑雪世界杯、国际滑联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等赛事,同时鼓励市场举办高水平商业赛事。

  

在徐和建看来,从冰雪赛事到冰雪旅游,再到体育消费,冰雪经济也正成为北京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光影流转,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傲视群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蜿蜒灵动,这些场馆已成为举办城市的地标性建筑。这批地标式建筑,加上大批国际水准的冰雪场地设施,为打造国际冰雪消费目的地提供场馆保障,“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冬奥盛会为“冰雪一代”留下丰厚遗产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