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人性的自律,没给Keep自由

新型健身房的兴起已经好几年了,健身变得更加火热,曾经引来风暴的Keep,如今怎么样了?

2022-01-16 10:00 来源:奇偶派 文/欢子 0 30247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人都像住进了健身房,朋友圈更新几乎都是一身运动装对镜自拍,一聊天,不是在健身房,就是在去健身房的路上。


今时不同往日,人们对身材的追求,已经摸不到天花板了。打开小红书,搜索框输入一个“瘦”字,瘦手臂、瘦腰瘦背瘦肚子,这些靠前的搜索结果自然不显得稀奇,反倒是搜索末端的瘦锁骨、瘦子增肌,不禁让人眼前一亮。


做帕梅拉燃脂舞,还是有氧操?选择周六野韩小四,还是欧阳春晓?越来越繁杂的健身大法,还没入门的健身小白一不小心就看晕了头。


庞杂的健身信息,催生出一众健身APP。总是元气满满的健身爱好者吴敏一脸笃定地告诉我,99%想要减肥人,都用过这款软件。


成立于2015年,Keep已经走过快6个年头了,近年来时不时传出上市信息。在整个健身产业链条中,健身类APP和线下健身中心多年来一直处于中游地带。


Keep凭借互联网健身概念火出圈,随之而来的一众新型健身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后来者居上,同类互联网+健身房模式下,乐刻和超级猩猩,在这两年似乎有着更胜一筹市场心智。


新型健身房的兴起已经好几年了,健身变得更加火热,曾经引来风暴的Keep,如今怎么样了?


Keep都“忽悠”不到健身小白了?


撸铁不痛苦,流汗是快乐。6点下班直奔健身房,减脂塑形才是今天月薪两万打工仔的终极快乐?


最近,张颜开始在朋友圈晒出自己撸铁后的魔鬼身材,配图文字“来履行锻炼的意义”。要知道,在我的印象中,张颜一直都是体重不过百的美女瘦子。


天使面孔配上魔鬼身材,也许这就是“氧气女神”的顶配,看着照片中张颜完美的身材,她身后健身器械好像看起来也不那么冰冷了。下意识间,我伸手摸了摸我逐渐突起的小肚腩,从未有过健身观念,突然有了也要练个马甲线的冲动。


“瘦和身材好是两码事”,这句话用来解释当下的健身热一点也不为过,追求健康的曲线美,才是迫使大部分人走进健身房的理由。而对于健身小白来说,甚至连跑步是有氧无氧还未搞清楚,就开始在各种线上APP课程开始了“帕梅拉”。


不知道什么时候兴起的健身热潮,或许就是从健身博主那里开始的。大学女生寝室里,组队操场跑完步回来,大家还要在B站上跟着“美丽芭蕾”里练上一组15分钟的天鹅颈动作,大概一周过去,室友说有成效了,这组视频便开始躺在收藏夹里吃灰了。


“相信我,用Keep的人,基本都是减肥的人。”和大多数健身小白一样,跟着课程学动作,吴敏的减肥之路也是从Keep上开启的。


几年来,吴敏观察着平台上健身博主们的更新和活跃动态。B站、微博、小红书、抖音全平台同步,这是当下一众博主的常规操作,健身博主也不例外,但他们总有发力的主平台,定位健身,Keep有些被遗忘了。


“刚开始很多健身博主都是在B站微博小红书做起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Keep上就有同步的课程,但是直到现在为止,很多博主的课在Keep上是不全的,相当于只是有了个账号和频道。”


在吴敏看来,Keep的交互性其实并没有那么强,B站微博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完整课程体系更新。在Keep上摸索了很长时间,这款软件一直为人称道的跑步数据记录功能,都被运动手环替代了,如今,Keep对吴敏仅存的意义,只剩下在跑步完之后观看“拉伸”视频。


由于Keep上的课程少,重复率高,加上健身本来就是一项枯燥的过程,继续使用Keep,只能强化减肥“枯燥痛苦”的感受,去年底,吴敏还是找了健身房里的专业教练。


“Keep对于健身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APP,各种的初级课程,包括一些居家的运动,可以针对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里面的教学示范也是相当规范。”


武汉一家线下健身房的教练徐东承认Keep上的课程具有健身的指导意义。但在他看来,课程规范是一码事,对经验欠费的小白来说,掌握正确的运动模式更是关键。


“对于健身小白来讲,教练首先会教给他正确的健身理念,以及运动模式,让肌肉形成正确的肌肉记忆,后期学员可以自主锻炼。”徐东说。


热爱健身的周超也发现这一点,居家环境是轻松,健身是自律克制。用了几个月Keep,入门的时候看看动作,接着线上线下花费了1000多元,但没有带动效果和持续健身的动力,周超仍然没有练出正确的动作,现在他已经完全不用Keep了。


“正确的入门很重要,自学入门是不太合理的。” 如果重新开始健身,Keep不再会是他健身入门的首选。


自律这门生意,不好做


健身本是抵抗人性懒惰的事情,而Keep做的更是在轻松居家氛围中挑战人性的生意。


去年6月22日,Keep在NDR路演中公布,Keep收入来源为三大类:广告及其他,会员及付费内容,健身产品。


和外界感知的不同是,会员及付费内容并不是Keep主要的营收来源,涉及电商的健身产品才是营收的主要来源。


2019年,Keep总营收超6亿元,其中健身产品收入超3亿元,会员及付费内容收入超1.5亿,广告收入过1亿。2020年,Keep总营收11+亿元,其中健身产品收入超6亿,增速高达60%;会员及付费内容收入3+亿元,增速约为123%;广告收入超1亿,增速约达14%。


但要从2019年和2020年两年三个板块的营收占比变动来看,会员及付费内容也确是Keep三大营收板块中唯一正向增长的一块。


2019年,Keep的会员及付费内容收入占比为22.8%,2020年扩大至30.5%;而2019年,健身产品收入占总营收的59.7%,到2020年,比例缩减至57.5%;广告收入则从2019年的17.5%缩减到了12%。


数据显示,在毛利润方面,会员收入毛利率最高,其次是广告,最后是健身产品。但健身产品毛利润收入最多。2019年-2020年,Keep毛利从2019年2.73亿元增长至2020年4.98亿元。毛利率从2019年41.2%增长至45%。


不管是会员,还是广告、产品,都是Keep目前探索出的商业模式,但对于Keep来说,流量是这些模式的基础,也是Keep一直感到骄傲的故事。


上线之初,Keep在一众健身APP中崭露头角,三个月时间,Keep就收获了上百万流量,接下来的2018、2019年,Keep以“亿”为单位的增量完成用户量递增。尤其是在疫情期间,Keep迎来用户增长高峰,一度达到478%的日下载量增长幅度。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Keep共累计3亿用户,DAU达600万,MAU达4000万。在600万日活用户之一的个体中,周超在Keep上的消费体验并不是特别好。


使用之初,Keep上的教程和健身周边产品比较受欢迎,所以除了线下课程,周超当时还接连买了滚轴、瑜伽垫、弹力绳、健身手套,但现在他都不再复购了,因为性价比不高。


健身教练徐东有同样的感受,产品性价比不高,对比专门的电商平台,徐东表示,“Keep的产品不只是在Keep上面卖,很多产品其实就是代工厂生产,在同样产品的情况下,拼多多和淘宝更便宜一些。”


徐东观察身边的朋友,健身初期,大家都有在Keep上购买产品的经历,但在对比了其他电商平台后,就再也没买过了,“购买的人群也是也是健身小白吧。”


会员、广告、产品三大支柱,和Keep副总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向媒体描绘的“A、B、C”三象限相关。一款健身产品,使用时间长,可替代产品多、壁垒不高,这是Keep在产品性价比不高之外,Keep挑战的是行业根本性难题。


产品没有壁垒,Keep的社区氛围远不及流量更大的综合性平台。以周六野为例,这位博主在Keep上的粉丝数量大概为B站的一半,同一条关于“O型腿、盆骨前倾、小腿外翻”的动作矫形视频,B站的播放量几乎为Keep的7倍。


其实在看似简单清晰的商业模式背后,Keep正面临着挑战。


2019年以来,Keep开始断舍离做减法,其中AI、海外、户外、跑步等多条业务线解散,员工压缩至600人左右。Keep的场景延伸的线下门店,如今布局几乎都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在北京工作的周超告诉我们,Keep的线下店有一阵子有不少,但现在收缩了不少,而且在他看来,线下门店教练并不令人满意,去的人比较少。


在融资造血上,Keep也随着资本创投圈进入寒冬。懒熊体育报道称,Keep同年4月份寻求融资,5月份,近2年未获得融资的Keep官宣完成8000万美元的E轮融资。但好在今年年初,Keep迎来了3.6亿美元的F轮融资。


Keep的存在,是健身小白们的训练的起点,也是Keep能拥有巨大的健身群体流量的理由,但却不得不面临一个更基础现实的互联网问题——流量变现难题。


健身行业,向来对如何留存用户感到苦恼,Keep的线上课程,同样被用户吐槽得千疮百孔。仅仅凭借随时可进入退出的线上视频,用户的会员习惯恐怕一时间很难养成,付费内容的复购率一旦被证明存伪,Keep的持续盈利能力很难不被质疑。


线下交锋,Keepland尴尬出局?


几年前,互联网思维悄无声息地渗入健身行业,Keep带着互联网光环入局健身行业,互联网+健身房的组合模式,创造出一众新型健身房,比如乐刻运动、超级猩猩,但近来,Keep的线下之路显得颇为尴尬。


据东莞证券研究所研报数据,2020年终端门店数量排名前十的国内健身品牌分别为中田健身、乐刻、金吉鸟、快快智能健身、英派斯健身、动岚健身、威尔仕、超级猩猩、一兆韦德、银吉姆,门店总数达到2722家。


排名前十的榜单中,新型健身房中乐刻和超级猩猩门店数分别位列第二和第八位,唯独没有Keep的身影。


去年,乐刻和超级猩猩对外公布数据,乐刻和超级猩猩在全国分别开出600家、123家的门店规模,同时不断更新的门店布局计划,但相较之下,Keepland作为Keep的线下运动空间,线下之路就显得颇为坎坷。


去年四月,上海地区的Keepland仅存活了一年之后,就正式宣布撤出了上海市场,剩余的门店,全部位于北京,而北京地区的门店数量,目前也仅为同期创立的乐刻的十分之一。


李子园用一句话总结了Keepland的线下之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作为Keep的长期用户,李子园目前KG10级,每天使用Keep的线上课程超过半小时,他承认Keep培养了他健身的习惯。


然而现在,即便是办理Keep线上年卡,都无法让他提起兴趣,因为Keep的免费课程已经足够丰富和实用了。


李子园需要改变的是运动场景,这两年,乐刻在广州开出线下门店,正契合他的运动心理。“费用实惠,还很适合我们这些经常出差的人,不管在哪个城市都能做线下体验。”


如今,每天穿着Keep上购买的T恤走进乐刻线下店,充年费请私教,提起Keepland,他难免有些惋惜,”如果Keepland不是拘泥在一线城市那么仅有的几家高逼格自营大店,而是像乐刻那样多布一些小而美的实用网点,作为Keep的粉丝,我是很乐意埋单的。”


三家品牌的线下店,在北京工作的周超,最不满意的也是Keepland。“Keepland线下门店少,并不是那么方便,教练还不咋滴,还是超级猩猩的教练最好,带动性强,技术动作很好。


作为新型健身房团队,乐刻、Keepland、超级猩猩三者常被放在一起作为比较。线上约课、无教练推销课程、全天营业、低价月卡、单次收费、主打团操课、便利店式的健身模式,以上几点几乎囊括了三个新型健身房的共通特点。


武汉上研究生,吴敏没有Keepland的线下体验,但在研究生时期,吴敏也去过学校附近的乐刻门店,但和李子园不同,乐刻这个品牌至今并没有给她留下什么好印象。


价格实惠是乐刻的一大优势,但这项优势同时也被过大的人流冲刷掉。


吴敏去的那家门店面积不大,但低价吸引来了不少周边的高校学生。室内的健身器械,在她等候的几十分钟内,几乎都没有空出来,更重要的是,她了解到,乐刻的健身教练流动于不同门店间,并不固定。


目前,我们了解到,一家位于武汉大学附近的乐刻门店,400平的面积,号称可容纳1000人,一个学员0.4平米的训练面积,似乎确实显得过于拥挤。


三家门店,都在线上拥有流量入口,但健身这个特殊的行业,也许真的需要线下交锋才能见真章。


最近接连传出上市消息的Keep,在用户看清线上健身是个伪命题的境况下,再加上尴尬的线下门店扩张速度,Keep的上市之路不知能否顺利坦荡。


写在最后


行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健身人口渗透率5.02%,对比同期美国和欧洲的15.2%和8.1%,显然是一个更低的比例。


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国内健身人口比例的上升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前段时间,健身镜、瑜伽裤的火热,也证明了健身这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在国内蔓延开来。


Mob研究院去年12月推出的《2021年中国运动健身人群洞察报告》显示,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持续上升,2016年至2019年,从4.06 亿人上升至4.28 亿人,国家持续推进全民健身计划,预计2030年该人数将达到5.6亿人。


对于Keep这样一款健身APP,新手入门不久,就会发现它线上课程模式的鸡肋,既没有正确的示范与纠错模式,也没有足够强的带动性。甚至居家办公场景的限制,以及人们对居家办公环境的舒适诉求与健身之间的冲突,也让Keep的线上课程显得分外尴尬。


号称“自律给我自由”,在商业模式上,Keep想要探索更多,拓展线下空间是一条不得不走的业务线。从北京上海接连扑街的试水结果来看,对比乐刻和超级猩猩火热的拓店进程,Keep的线下之路显得有些尴尬。


最为依赖的变现方式健身产品,也因为不高的性价比,成为健身小白一次性消费的选择,复购率难题始终未解。


从自律这门生意起家,面向的用户人群却模糊不清,Keep始终摇摆的商业模式,让人迷茫。战略举棋不定之下,Keep产品的变换、公司的彷徨、组织的动荡,似乎也让它的3亿用户无所适从。


本文转载自奇偶派,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反人性的自律,没给Keep自由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