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之上 全运秀出大文化

体育是塑造人的运动,是让人通过身体锻炼和比赛竞争来完成接受教育的一种特定方式。

2021-09-24 14: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郭剑 0 12319


禹唐体育注:

第十四届全运会田径比赛是9月20日开赛的。依照惯例,作为全运体系当中的旗舰项目,田径被放在最“核心”的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进行。2017年破土动工的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别称“石榴花”——如果从空中俯瞰,一朵由28片花瓣勾勒出的“钢铁石榴花”绽放于灞河之畔,本届全运会开幕式就在这里举行——共有6万座席的体育场规模宏大、设施先进,第一次进来的观众很容易迷路。

  

全运会田径比赛期间,杨俊主管的田径赛场体育展示团队负责向全场观众介绍、宣传田径专项知识,在比赛过程中根据赛事的进展,通过音乐和互动,带动观众的情绪,为运动员助威,从而激发运动员的热情和状态。

  

“投入工作时是忘我的,我们已经和‘石榴花’,和田径比赛、运动员、观众浑然一体。”杨俊团队的控制室位于“石榴花”四楼,在这里他们可以照看到内场的每一个角落:“田径体育展示团队一共22人,田径赛场是我们负责的10个项目当中人数最多、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导播、音频、视频、摄像、仪式播报、运动员出场门LED控制,细化到了每一个环节,不能有任何错误。我们的任务,是让田径比赛的整体效果更好看,让观众能通过我们全方位的展示,对运动员、对田径比赛,对整个体育竞技有更直观的了解,尽最大可能把比赛的文化特征传播给观众,比赛需要这样的推广,观众需要这些服务。”

  

中秋节、百米大战、十三朝古都历史“同框”

  

田径比赛开始的第一天,杨俊的声音就因为说话太多变得有些哑了:和彩排时的演习还不一样,比赛正式开始之后,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接踵而至,不停地沟通和传递信息,难度丝毫不亚于正在场内参加比赛的运动员。

  

田径场上热度最高的明星苏炳添,开赛第一天上午就在男子100米预赛中亮相,昨天还空荡荡的体育场,第二天突然变了样,但这时候已经容不得半点含糊。

  

“实战和演习不一样,我们除了为比赛而激动,还要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好本职工作。”杨俊说,“最难忘的那天,还是9月21日。那天正好赶上中秋节,然后苏炳添和谢震业晚上拼百米决赛。最重量级的比赛、顶级明星、节假日、天气晴好……所以除了服务好本身已经非常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要额外计划一下特殊任务,让观众在赛场度过一个美好、难忘的中秋节。”


男子百米决赛那个晚上,“石榴花”总共售票20037张,检票17250张,这是自2020年1月以来,国内体育赛事现场观赛人数最多的一场比赛(所有观众按照防疫规定扫码入场)。厚厚的流程脚本和即时比赛信息报表堆在体育展示团队的控制台旁,多项重点内容用不同颜色标记出来:比如20时40分进行的百米决赛要提前多久开始展示,比如场地展示和出场门展示的区别,音乐、视频、特效的协调配合……一段包括日期、天气、竞赛单元等信息的口播,是体育展示主持人每天开场白的必备元素,但如何清晰、直接且自然地加入“中秋佳节”的信息,主持人在排练时尝试了四五种方法。

  

体育赛事遇上传统佳节,正是传播传统文化和当地文化的绝佳时机,因此,展示团队专门在体育场两侧大屏上播放了颇具“盛世大唐风”的中秋动画视频,而内场的LED环屏上也有一组云海映射孔明灯的画面,再加上颇具宫廷气息的中国风乐曲,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就这样在田径赛场上瞬间鲜活起来。

  

“视频是我们专门到西安的大明宫、永宁门、大雁塔、奥体中心等地标建筑拍摄的。从传递赛场文化的角度讲,我们的工作不仅是要调动现场氛围,让观众体会到田径比赛的魅力,也要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每个项目的专业知识。奥运会是大国文化的展示,全运会要体现的就是地方文化。即便寻常比赛日,我们的赛场体育展示也安排了很多体现当地元素的巧思,比如一口流利陕西话的播报员、带有陕西方言的背景音乐以及带动观众互动的啦啦操视频。”杨俊说,“借助全运会推广地方特色和体育文化,相对于开闭幕式的宏观和全面,体育展示紧密结合赛事、结合不同项目的魅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完成体育文化的传播。也许不少观众并不太‘专业’,只是来看看热闹,但如果观赛体验让他们感受很舒服、有回味,他们就可能会喜欢上赛场的氛围,从而喜欢上田径项目,以后再有类似的比赛,他们就有可能更加关注。”

  

全运攀岩赛场吼响“华阴老腔”

  

体育展示(赛内体育展示),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正式从“概念”转化为“实践”,并且成为各项赛事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际奥委会技术手册》中,“体育展示”有专门的技术标准,而国内大型赛事中出现真正专业化的体育展示,则始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至今日,国人对“体育展示”的需求与日俱增,国内凡有影响的体育赛事,无论大型综合赛事、职业联赛还是单项锦标赛,赛事文化和体育文化的传递,都融入了赛事本身,尤其是量身定制的体育展示内容,对于一些新兴项目而言,更成为开拓市场的重要举措。

  

“从登山运动衍生出来的攀岩,目前还是一个小众项目,在进入东京奥运会之前,普通人群对这个项目的了解并不多,所以我们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就可以借助各项赛事的举办和赛场内外的体育展示,来让大家更加了解攀岩的文化,感受这个项目之所以被称为‘岩壁上的芭蕾’的魅力。”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攀岩部主任厉国伟说:“我们2018年创办了全国攀岩联赛(专业选手参加),这次全运会后我们还打算推出全国岩馆联赛(业余爱好者参加),我们对攀岩运动的发展很有信心,从这次全运会我们使用最高标准的体育展示团队的效果来看,观众接受度非常高。”

  

本届全运会攀岩比赛几度因雨延期、改期,但观众对攀岩赛场的“迷恋程度”还是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9月20日晚,攀岩赛场16岁以下组女子两项全能比赛临近尾声时风雨突至,内场区域的两支阳伞已经被刮到观众席上,竞赛委员会紧急商定随后的男子成年组速度赛取消,但观众仍然不愿离开赛场,“这比赛有意思,好看”,是让上百名观众在雨中驻足等待风雨过后,比赛重新开始的唯一理由——据记者了解,攀岩赛场的体育展示团队“对标”的是2019年在日本举行的攀岩世锦赛,这使得全运会攀岩赛场除了竞技比拼之外,更像是一场精彩的表演:展示团队精心制作的视频内容通过投影投射到接近20米高度的岩壁上,观众不但可以了解攀岩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欣赏到陕西地道的“华阴老腔”——老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伙计们,带上你的装备,来攀岩哎!”

  

“古老”与“现代”的文化结合,就这样在攀岩赛场的岩壁上水乳交融。

  

“国外的攀岩赛事,已经像NBA一样用很高的标准来传递体育文化、地区文化,甚至国家文化。”厉国伟说:“东京奥运会是攀岩项目的奥运首秀,这届全运会则是攀岩项目的全运首秀,我们用国际标准来筹办全运攀岩比赛,可以说是把国际赛场搬进了全运赛场,观众自然买账。我们后面要推出的赛事,都会以这次全运会为标杆,再加以更丰富的展示内容,让这项运动被更多人了解、接受和喜爱。”

  

体育文化传播的“全运榜样”

  

滑板、攀岩、冲浪,这些与年轻人生活方式联系紧密、更受年轻人喜爱和追捧的运动项目,在奥运力求瘦身大背景下仍然能够成为东京奥运会新增项目,自身的文化价值“功不可没”:在年轻人的文化价值观念中,更时尚、更有趣、更刺激的运动才是他们首选,奥运会要保持活力,就要敞开怀抱满足年轻人的观赛需求和参与需求——“霹雳舞”已经成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新增项目——2024年巴黎奥运会,攀岩项目有可能从东京奥运会的2枚金牌增至4枚金牌,到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攀岩金牌甚至可能增至6枚。在这个过程当中,体育文化的传播自然成为运动项目与年轻人之间沟通、结合的桥梁。

  

“在体育赛事当中传播体育文化,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升项目的大众认知度,如果体育展示的内容能够更好地表达体育精神、运动员风貌,激发民众对体育的兴趣从而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来,那就是最好的结果。”和杨俊观点相同,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奥林匹克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王芳说,“全运会本身已具备一定影响力,所以全运会完全可以作为传播体育文化的大平台,传播效果也会和赛事本身的关注度密切相关。”

  

体育是塑造人的运动,是让人通过身体锻炼和比赛竞争来完成接受教育的一种特定方式,通过竞技赛事推广体育文化,通过高水平运动员和明星运动员的示范作用,带动和吸引更多人参加体育运动,实践全民健身、全民体育。

  

仍以新兴的攀岩项目难度赛为例,选手事先在封闭区候场,只有进入赛场才会看到路线,“现场分析问题”“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而关门时间4分钟的攀石赛,需要运动员尝试不同的攀爬方法,这是“挫折教育”的一种考验和历练。

  

“归根结底,全运会作为一个赛事平台,应当成为一个渠道和窗口,帮助更多人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更新群众对体育价值和体育文化的认知。”王芳说,“中国体育发展到当前阶段,要肩负培养适应国家未来发展需要人才的重任,在这个层面上讲,这届全运会在体育文化传播上,为今后我们要举办的更多体育赛事,树立了一个榜样。”


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竞技之上 全运秀出大文化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