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创造,中国商用健身器械20年

健身器械经历的20年迭代,同中国健身房的20年革新交相呼应。

2021-09-14 10:00 来源:精练GymSquare 文/HUII 0 20617


禹唐体育注:

从一根杠铃杆的代工,再到数万机械工艺的自研,「从制造到创造」,是中国商用器械20年迭代的最好诠释。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以英派斯、舒华、乔山为代表的器械品牌,几乎都经历了以制造、代工起家,而如今,他们都陆续迈向多场景器械研发,以及课程内容的创新之路。


健身器械经历的20年迭代,同中国健身房的20年革新交相呼应。


20年前,健身房或可被称作「健身器械租赁所」。在尚未存在私教业务的时代,器械与团操并行成为健身房的核心竞争力。用户支付的会籍费用,就是健身器械的使用权与团操课程的参与权。


再到近10年,健身房对商用、重型固定设备的需求扩增,源于私教服务的商业化,而以固定设备相关的私教培训难度较低。此时,器械成为健身房助推私教服务的工具。


回到现在,多家器械商已在场景与课程内容端,优化健身房用户体验。


去年12月,Peloton全资收购Precor必确,不仅快速缓解了前者的产能压力,也很大程度为必确在商用层面的新产品线、新渠道和新市场确定了「硬件+内容」的未来方向。


除此以外,泰诺健ARTIS系列、乔山旗下的Matrix已可通过器械的扫描,从手机中获得使用指导;跑步机搭载诸多场景模式提高沉浸感;力量器械上安置对于组次数、组间歇和向心离心速率检测等。


用户对健身房服务要求提升,推动健身房经营模式的迭代。而在这当中,内容「精品化」与硬件「极致化」,也将成为健身器械迈入的下一个时代。

                     

从制造到创造,商用健身器械发展史


作为中国健身产业中上市公司最多的核心业态,商用健身器械在国内市场已拥有20-30年的发展史。


器械公司的创建史,也可被看作是中国从制造代工-品牌化-创造化的缩影。


我国制造业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活跃」、20世纪90年代「装备现代化」及2000年至今「产品创新与信息化」的三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国内制造企业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获得了大量的代工订单,中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业的生产外包基地。


也是在此阶段,孕育和发展了一批诸如英派斯、舒华、英吉多等老牌健身器械公司。他们通过基础制造积累原始资本,并后扩大其自有品牌影响力。


台资健身器械企业乔山集团成立于1975年,在1995年之前,主要为Schwinn、Omron等国外器材公司进行代工制造,在后来的6年中,相继成立了自有品牌Vision、Horizon和Matrix,并在2001年进入大陆市场。


创立于山东青岛的英派斯集团,被记载的最早品牌历程是其创始人朱喻明,于1974年在台湾启动健身器械生产及出口业务项目,后在1991年创立了英派斯并在2004年注册公司名称。


据英派斯较早期高管介绍,英派斯最早是给以美国为主的国外公司代工,从本世纪初开始自研发器械并对自经营俱乐部进行供给。


此外,德州系品牌久龙(宝德龙前身)、迈宝赫和大胡子商健器械公司相继在21世纪初建立。


受益于德州宁津县金属制品铸造产业的发达、健身行业兴起的外部环境,以赵世龙创立的宝德龙、迈宝赫等为代表,2020年前德州宁津产的商用健身器材在国内销售份额已占到市场的70%以上。


在硬件的「代工—研发」之路后,如今,中国商用器械品牌正式走向内容创新。


比如乔山已在北美、英国及总部中国台湾成立健身课程内容研发团队,未来将搭载自研课程至健身器械上。此外,乔山在2020年,已上线其自主研发的家用健身镜,作为器械生态的补充。


英派斯也在近期传来与海尔云健康科技合作的消息,拟从家庭、社区、园区和城市等场景切入,搭建开放的健康生态平台,推出智慧健身社区以及家庭场景的运动产品系列。

              

健身器械,和中国健身房的20年


商用健身器械的角色迭代来源于中国健身房20余年经营模式的变化。


// 打造健身器械「租赁所」


1996-2001年,首批中国商业健身俱乐部出现。在尚未存在私教业务的时代,器械与团操是健身房当之无愧的核心竞争力。用户支付的会籍费用,就是健身器械的使用权与团操课程的参与权。健身房亦可被称为健身器械「租赁所」。


据该阶段的从业者回忆,中国最早阶段的健身房,器械主要以美国力健、乔山的Vision系列、美国星驰等品牌为主。


这个阶段的商业健身俱乐部以「会所」的装修为主要风格,满足高消费人群的运动健身需求。据当时在健身房的会员回忆:“零几年的时候一张健身年卡就有数千元,折算到当时房价上可购买北上1-2平方米的房子。”


Matrix Fitness中国区总经理张群宜告诉GymSquare,当时国内的商业健身房刚刚建立不久,经营经验并不多,会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而早期健身器械与健身房之间的关系,也是在相互扶持。


// 助推私教服务销售


2007年加州健身进入大陆起,由力健、诺德士Nautilus及赛百斯Cybex等器械品牌,所搭建成密集的有氧设备和固定器械矩阵,基本占据健身场所的所有空间,可作为国内健身俱乐部商业化浪潮下硬件配置的缩影。


在该阶段,国内健身房会籍年卡均价大幅下降,先推动更多人进入健身房,后通过私教销售成单提高营业额。自此,「健身器械租赁所」转换为「私教服务销售商」。


而健身器械也从健身房的核心营收点,成为助推私教服务的工具。商业化所带来的私教标准化需求,使固定器械成为该阶段健身房的采购必选项,源于固定器械相关的私教授课培训更为简单。


但对于初次购买会籍进入健身房的消费者来说,首先面对的会是一次以销售为主导的谈话,而不是一回对场所器械使用的指导。


// 专注用户体验的升级


体验的升级主要来自用户自身需求,与健身房交付体验质量的改变。


2010年前后私教工作室的兴起、2015年前后功能性训练的浪潮、2018年前后力量举的升温及近几年,精品团课工作室的崛起与团课重返健身房的趋势,都在助推多功能训练器、小工具等非重型健身器械成为商用健身器械的发力方向。


同时,降低客户在健身房使用器械的门槛,和使客户更沉浸于健身过程是商健器械公司与健身房共同的思考。


以泰诺健ARTIS系列为例,其已在跑步机屏幕、固定器械上的二维码中导入指导视频,使健身房用户更容易在初次使用健身房设备时避免因不会使用而尴尬。


此外,跑步机所搭载的户外森林、公路、都市等场景模式显示在屏幕上,及固定器械上安置的对于组次数、组间歇和向心离心速率检测都将优化用户的健身沉浸体验。

                         

商用健身器械的未来20年


过去20年,是供应链为王、销售资源主导的时代。未来的20年,或是内容化、垂直化、品牌化的时代。


体现在为健身场所优化场景沉浸感、商业运营效率;为成熟健身用户提供家庭场景的运动补充解决方案;硬件体验的极致化与外观的具观赏化。


// 内容精品化趋势


课程内容赋力健身器械,不仅是健身动作的叠加罗列,而需逻辑与感性并存的「产品思维」。


提及家庭场景与商用场景课程内容的差异化,Matrix Fitness中国区总经理张群宜表示,商用场景内容需要的是准确的指导、科普,而家庭场景更多需要鼓励、共鸣与温度。


比如已在美国上市、被更多人称为「媒体制作公司」的家庭健身品牌Peloton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持续迭代、满足用户期待的订阅精品课程内容。


对于依靠实体经营发展壮大的中国老牌健身器械品牌来说,在制作工艺及供应链上有着天然优势,但持续创造出让用户愿意跟随的优质课程,是传统器械品牌需要面对的挑战。


// 硬件的极致化趋势


如果将健身器械+课程内容的组合,比作iPhone手机的硬件配置+iOS软件系统,有的用户更关注软件使用的人性化体验,但有的用户也会关注屏幕的分辨率、镜头的像素数据及外观的设计美感。


按照泰诺健对中国市场的分析,以功能性为基础,更优的材料质地、工学设计、课程内容都已成为器械软硬件升级迭代的衡量依据。


比如用户使用器械时身体感受是否更舒适、力线轨道是否与人体力学模式更吻合等都是硬件体验极致化的衡量维度。


同时,健身器械的「观赏化」也将是触达消费者的另一驱动。


2016年,泰诺健的家庭定制版Kinesis Personal、Cross Personal就曾在米兰国际家具展上获得艺术奖项,同时其聘请的设计师Antonio Citterio也是意大利奢侈品牌BVLGARI的御用设计师。


包括在近期,美国商用月刊FASTCOMPANY也发文阐述诸多如Equipt的健身器械品牌开始走向艺术设计。


健身器械公司作为行业的供应端,始终注视着用户的健身偏好与健身场所的迭代需求。


对于未来的商健器械公司而言,终端消费者与健身场所连接成的一条线,成为了其从产品初步思考到最终落地的一条逻辑线。同时,产品售后服务是一条同等重要的延长线。


本文转载自精练GymSquare,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从制造到创造,中国商用健身器械20年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