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在“延期窗口期”跑出“大运加速度”

在公园城市建设中,营城逻辑经历了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从生态到业态、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变化,其中蕴含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为这一课题提供了破题思路:惠民。

2021-06-28 14:00 来源:新华网 记者/黄晓芸 0 11776


禹唐体育注:

大运会主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已完成精彩首秀,并广受好评;即将通航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推动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向前跨越;承载了老一辈成都人记忆的城北体育馆已旧貌换新颜,彰显出火热的运动魅力;公园里、绿道上,体育锻炼的身影活力满满……大运会的延期举办,并没有影响成都全力以赴备赛的热情。如何抓住“延期窗口期”跑出“大运加速度”,成为成都的一项课题。

  

在公园城市建设中,营城逻辑经历了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从生态到业态、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变化,其中蕴含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为这一课题提供了破题思路:惠民。

  

6月26日,成都发布《成都大运会惠民行动计划》,该计划结合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开展大运品牌惠民、大运环境惠民、大运场馆惠民、大运文化惠民、大运服务惠民五大惠民行动计划,旨在进一步放大赛事品牌效应、共享场馆设施便利、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像一把钥匙,成都大运会惠民行动计划将解锁出更多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将解锁出更多城市发展势能。同时,借助筹备世界综合性大赛的契机,成都不仅在媒体曝光中走向世界舞台,更升级整个城市系统,这座2000多年未改城址未改城名的古城,正在焕发出勃勃新机。

  

赛事+民生:发展成果共享、普惠、可触及

  

5月4日至5月9日,202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第十四届全运会资格赛在成都大运会主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开赛。这是东安湖体育公园的赛事“首秀”,也是“大运场馆惠民行动”的一部分。

  

如果大型赛事的落地是“落子”,那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则是“活局”。在公园城市建设的统筹下,成都试图充分发挥这些国际大赛的边际效应,崇尚健康、热爱运动的新风尚正滋养天府文化、浸润市民生活。

  

为高质量、高标准举办成都大运会,成都新建、改造了49个体育场馆,为了让市民真正感受到场馆建设带来的体育福利,“大运场馆惠民行动”按照“能赛尽赛、应开尽开、适度使用、加强维护”原则,全面推动大运场馆开放使用。大运会开始前,这些体育场馆将承接46项各类高级别体育赛事、5个项目的市级青少年赛事、“爱成都·迎大运”成都市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15余项全民健身大型赛事活动等,同时,各赛区结合本辖区年度赛事活动计划和全民健身安排,每月安排不低于2项赛事活动在各大运场馆举办并实现常态化利用。

  

大运会赛后,东安湖体育公园的“一场三馆”将打造成为国际一流体育文化综合体,除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外,还将满足大型演艺、综合展会、群众健身、体育培训、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要求。而承担大运会篮球项目的凤凰山体育公园,将在开放后融入全民健身的功能,将单体建筑、城市广场、室外活动场地融入树荫下、密林中,形成独特绿色的城市体育公园,塑造健康活力的城市名片。

  

除了场馆,大运会的“备赛红利”还在其他领域逐步显现。通过“大运环境惠民计划”,成都加快未来城市、未来社区创意设计,持续深化旧城有机更新,统筹推动老城区产业、功能、业态全面转型、全面提升,让市民家园更有颜值、市井生活更有品位、社区服务更加完善。

  

如今,绿道系统密织成网,15分钟健身圈正在“家门口”呈现,社区运动会如火如荼,参加体育运动、观看体育赛事成为这座城市居民休闲的新选择。

  

赛事+城市:以场景加码品牌价值赋能城市发展

  

在绿道上跑步、骑行,感受自然的气息;在公园里踢球、健身,挥洒汗水的同时在美景中放松身心。天府绿道、锦城湖公园、桂溪生态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等成为体育爱好者的打卡地。大运会点燃了成都市民体育运动的热情,而公园城市建设将公共活动空间、体育消费场景送到每个人身边。

  

6月26日,国际大体联正式命名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为成都东安湖·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公园,同时,成都还将配套升级环城生态公园、锦江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等10个成都大运主题公园,让“公园即城市”的大运场景增强市民幸福感。

  

在公园城市建设的统揽下,这些大运场景也是大运品牌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站在“一流城市”的竞争赛道上,“一流赛事”对于拥有熊猫、火锅、川菜等名片的成都而言,是又一项高能级的品牌形象要素。2019年,在体育市场情报服务商Sportcal发布的全球赛事影响力城市榜单上,成都已经由第89位跃升至第28位,进入全国前三,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国际赛事可以为成都获得高端要素资源,赋能城市发展。

  

这样的势能还将不断释放。“大运品牌惠民行动”提出,成都将通过发掘大运好礼、强化市场开发、拓展大运品牌等方式,将大运会品牌与成都城市品牌叠加,扩大城市影响力、强化市场开发力度、重塑体育经济地理实现惠民。

  

根据《成都市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到2025年,成都将培育3家以上本土体育上市企业,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500亿元。成都正以重大赛事为契机,以体为媒、以赛兴业,变高水平赛事的影响力为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

  

赛事+机遇:以赛事为切口参与全球竞争

  

“成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是成都2050年的远景展望。“十四五”期间,除了“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成都还叠加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等多重机遇,抓住机遇,融入全球循环、集聚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就是成都的追求方向。

  

体育作为一种全世界通用的语言,能够无障碍地展现出一座城市的活力与潜力。一场高品质的国际赛事,势必要具备全球视野,对标国际标准,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不断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不断实现革新升级。

  

承办赛事的过程,促使成都不断向世界开放。在第18届世警会上,成都创下历史上规模最大、国际化水平最高、单次入境外宾人数最多的纪录,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304.6万人次,同比增长37.3%;实现旅游总收入234.8亿元,同比增长82.9%。

  

如何抓住“延期窗口期”打造充满自信、活力迸发的城市形象,深化世界对成都的实力认知,为占据世界城市网络关键节点铺平道路?修炼“内功”成为成都的选择。在“大运服务惠民行动”中,成都将大运服务渗透大运会筹备举办各领域,精细分布城市每个角落,以国际化视野带动高质量服务,面向市民、面向世界,形成“市民检阅、世界体验”的大运服务新模式。而在“大运文化惠民行动”中,将通过大运宣传、举办各类大运活动、进行大运交流等,让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成为常态,提升市民审美素质、城市文化品位,以美为媒,增强文化自信。

  

以赛谋城,以赛事为窗口,成都向世界展现成都特色、成都自信;以赛事为引擎,成都推动城市品质沿着民生轨道不断提升;更以赛事为支点,成都撬动城市能级裂变升级。意气风发、奋进向上,已随着一场场赛事的推进过程,内化为成都的城市气质,为成都的高质量发展深度赋能。2022年,相信成都会给世界呈现一场更加安全、也更加精彩的大运会,让我们一起期待。


本文转载自新华网,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成都:在“延期窗口期”跑出“大运加速度”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