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开赛日期继续拖,商业价值到底有多尴尬

中超没有太多的场外商业价值,仅仅一条防控措施不到位,就能折腾足协不断去修改方案。

2020-06-06 10:00 来源:腾讯体育 0 33020


禹唐体育注:

国内情况自从基本控制以来,广大球迷就一直在讨论联赛何时开工的话题,然而这个日期,从5月到6月,现在的说法又从7月初,一杆子支到了7月中旬。作为全球防控措施最严格,也最有效的国度,球迷没有等来自己的联赛,只能嫉妒那厢K联赛5月初就开赛,德甲已经开赛,而英超、西甲、意甲复工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但尚未走上真正职业化的中国联赛,开赛与否,球迷只是看热闹,唯一的压力是各俱乐部的投资人无法“节约”成本。只有真正职业化的联赛,完全靠着市场养活球队,诸如德甲、英超,才在危险尚未解除的情况下强行“复工”,中超没有太多的场外商业价值,仅仅一条防控措施不到位,就能折腾足协不断去修改方案。


不靠市场靠“输血”,中超停摆伤害不大


欧洲五大联赛几乎完全商业化,这是普通球迷都知晓的一点。英超、德甲、西甲的球队,完全靠着转播收入、赞助收入、门票收入来实现俱乐部的运营,联赛停摆首当其冲的就是球队失去了收入,这也是此前五大联赛停摆期间,各俱乐部极力推动降薪的原因所在。而在欧洲情况稍微好转之后,除了法甲之外,德甲、英超们就迫不及待“复工”,也是保住自己的商业价值。


英超一旦这个赛季夭折,除了俱乐部的收入归零之外,还面临转播商的高额索赔,只有重启让本赛季完整进行下去,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欧洲不少国家地区的低级别联赛球队,破产的新闻此前几度发生,与中国联赛的俱乐部解散完全不同的是,欧洲球队的破产是受到特殊情况的影响,而中国球队的解散,完全与投资方、母公司出现了经营状况有关。


中超的商业价值,仅仅体现在此前的版权卖出了10年110亿的价钱(原先合同5年80亿,但足协一系列政策出台后,被认为商业价值下滑,合同调整为10年110亿)。而这样的转播合同对于中超来说已经可以称为天价,而在此之前,中超的版权费曾经只有3年1.5亿的“身价”,2014赛季时也仅为8000万。


在各大俱乐部疯狂烧钱之际,中超的“身价”水涨船高,除了版权卖出了天价之外,联赛的主赞助也签下了一份相对而言的天价合同。然而版权费用、赞助费用,最后在各俱乐部分红时,根据报道,2019赛季中超的分红,平均下来每队只有7000万左右,与中小球队接近10亿的年开销,以及恒大、上港年开销达到或者超过20亿相比,分红只是杯水车薪,有没有分红都不会对球队的生存产生太大的影响。


中国球队靠母公司或者投资人“输血”,这是自从职业联赛开始以来就是一直存在的现象。不靠市场,而靠“输血”,中超踢不踢,都不会对俱乐部的运营造成太多的影响,所以在以防控为大背景的情况下,联赛开启日期被一拖再拖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有国字号是宠儿,联赛似“弃儿”


中国足协的内部分工,作为一把手的陈戌源主抓国足,从中就可以看出,中国足球序列中,国足NO.1的地位无法撼动,联赛虽是国足的大本营,但国足的利益凌驾于联赛之上。受到联赛迟迟无法开启的影响,国足短短5个月时间已经组织了三期集训,而要知道40强赛10月份才有可能重启,目前的备战到10月份还用不用得上都是疑问。不过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国足的集训不能少,见缝插针组织集训,也是为了保证40强赛出线。


国足或者说世预赛,才是中国足球的重心,只要顺利从40强赛突围,足协的工作就不会受到外界指责,而以外援为主导的中超,那只是另外一种“热闹”。


国内情况基本控制住之后,球迷就在翘首期盼联赛的开始,但各种开赛日期最终都被否定,直到5月中旬,足协向体育总局提交了开赛申请,6月27日才成为中超新赛季第一个比较确定的开赛日期。但被总局以防控措施不到位驳回之后,足协又拖了半个月之久,才准备向总局提交一份新的开赛申请。


有K联赛开启、德甲“复工”的蓝本,足协用了半个月之久才重新提交开赛申请,从侧面来讲,可以说是对联赛“不太上心”。而在上一版的开赛申请被驳回之后,联赛开启的日期从6月27日改为7月初,新开赛申请迟迟没有提交的情况下,最新的说法则是,联赛最早7月11日开始。


对于国字号球队,足协的领导班子也极为重视,不仅男足、女足集训期间,都有足协高层探望,甚至在40强赛重启日期还没有敲定的情况下,国足主帅李铁,和足协主席陈戌源都先后前往沈阳奥体考察,为国足的40强赛主场问题未雨绸缪。


而针对联赛的工作,除了不断要修改开赛申请方案,以及准备新的赛制、编排新的赛程之外,足协5月份组织召开了总经理联席会议后,抛出的方案由于各大俱乐部的意见不一,足协也迟迟没有敲定最终的定板方案。当然,联赛的各种方案迟迟没有定论,也是受到目前情况的影响,毕竟很多举措只有等到开赛申请被批准,才能最终敲定,否则提前公布面临的局面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将方案推翻重做。


但相比国字号球队,联赛受到的重视程度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没有商业价值,就会成为“鸡肋”


尽管以富力为首的职业联盟筹备组,有信心将未来中超每年的收入做到50亿,与目前中超公司每年15亿左右的收入相比,中超商业价值的提升了数倍。但即便中超每年的收入能达到50亿,与德甲、英超相比,还是九牛一毛。


如今中超公司每年能收入15亿,还是因为过去几年各支球队疯狂引进大牌外援,将球迷重新带到赛场观战,联赛有着蒸蒸日上的势头有关。但足协已经下定决心要去掉中超的“泡沫”,仅一个限薪令就让不少外援要撤离中超,没有了大牌外援,而本土球员是一代不如一代,重视青训后等待第一批成才的球员还要3-5年时间,没有优秀球员作为基础,中超又何谈商业价值的提升。


联赛的精彩程度,以及激烈程度,决定着中超的商业价值,一旦“去泡沫之后开倒车”,中超能否维持目前的商业价值还是未知数。足协新的开赛申请中,已经增加了赛会制的方案,而赛会制的比赛与主客场制度的比赛,最大的区别就是无法体现中超的商业价值,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方案作为备选,也是因为中超的商业价值,还没有达到必须是主客场比赛才能体现的高度。


中超俱乐部的绝大部分支出,都是靠着母公司或者投资人的输血,即便恒大、上港有着年报显示俱乐部每年的运营收入。然而看上数亿的运营收入,绝大部分又是来自母公司或者相关关联企业的“友情赞助”,说白了就是左手换右手。为数不多的门票收入,只能确保球队主场比赛的各种场外开销,更不用说当地相关部门做协调工作的这种“无价”支持。


运营一支中国球队,只与母公司和投资人的财力有关,而与德甲、英超、西甲能成为拉动经济的载体相比,中超的商业价值又微乎其微。一度针对停摆而热炒的降薪话题,如今接近销声匿迹,也能看出大部分俱乐部对这种“虚无缥缈”的减负行为不太上心。投资人不是纯粹为了足球,而是带着各种目的进入这个圈子,经营一支球队的目的“不纯”,在大环境之下,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足球只能暂时靠边站。


从预期2月22日开赛,到如今拖延了3个月多时间,只有球员发声希望联赛早日开启,却没有听到投资人的抱怨。不仅是中超,甚至对于重启更为积极的CBA,也只能慢慢等待,但愿7月11日的这个中超开赛日期,不会再变卦。


本文转载自腾讯体育,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110亿天价中超沦为“鸡肋”?开赛日期继续拖!商业价值到底有多尴尬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