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中国喜欢学霸,为什么美国顶尖大学热衷招收体育特长生?

在美国,是哪类学生是能像螃蟹一样横着走的呢? 不是学霸,而是橄榄球队队长。

2018-05-27 13:00 来源:悟空问答 作者/立方娱乐2号 Aphrora 0 39175


在中国,学霸是最受学校老师喜爱的,同学和同学家长也以仰慕的眼光看着学霸,学霸就是男神,女神,受万千宠爱于一身, 无往而不利。而在美国,是哪类学生是能像螃蟹一样横着走的呢? 不是学霸,而是橄榄球队队长。


如果有学生考SAT拿到1600满分,被哈佛录取,不要说上学校网站头条,连新闻都没有。但是如果学生将在大学里参加体育队,那可是学校的特大光荣。


学校网站的首页可以看到学生和未来就读的大学教练握手的照片和有关新闻,高中校长会亲自接见,有可能这所大学是排名50开外的大学,但学校对这个体育特长生的关注远远比那SAT满分的学生要多。体育好的学生在申请美国高中的道路上是非常有优势的。


为什么体育对美国学校那么重要呢?


归根结底是和钱有关。


美国大学橄榄球队的教练有可能比校长的收入还要高,球队经常赢球,有钱校友就会支持校队,买票看球并每年不断捐钱给学校,学校的spirit和人气也会上扬。 学校的奥数再好也很难鼓舞学校spirit 精神。


很多中国家长已经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常常问到孩子应该练哪项体育会帮助申请美高。


首先,我先声明在美国人眼里,乒乓球和羽毛球不算体育。东部高中基本上没有这类校队,所以请不要再和美国招办说“我最棒的体育活动是乒乓和羽毛球。”加州华人越来越多,有些学校有羽毛球队,但东部我还没有碰到过。


第二,如果学生每周练某项体育一周才一小时,我可以确定那项体育不是学生的特长,最多是兴趣而已。


第三,如果学生到了13、14岁才想开始发展某项体育,已经太晚了。 要想让孩子体育好,需要从小学开始。


美国一般老百姓觉得体育是一个锻炼人格的活动,不只是强身健体。美国各个小镇上都有政府支持的各项团体体育俱乐部,从幼儿园开始,教练都是爸爸们,无论他们多忙,但是永远都可以抽出时间做足球教练或橄榄球教练,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是运动员。


这些非职业教练教导队员不只是赢球,更多是:


♢ 团队精神(teamwork)

♢ 体育精神(sports manship)

♢ 忍耐力和毅力(endurance and perseverance)

♢ 态度(attitude)

♢ 如何在球场上惨败后吸取教训(how to deal with failures)


我认识一个白人爸爸,因为投资银行工作原因,每周纽约和墨西哥市来回,再怎么累,周六早上六点一定出现在纽约冰球馆帮儿子的冰球队当教练。


在美国亚裔多的地方,房价是涨了,但是镇上的团体体育活动就会减少。 白人慢慢搬走了,很难找到够资格的中国爸爸当教练,这也造成了亚裔多的学校体育队不好,大多数的学生只能拼钢琴,小提琴,奥数了。


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吃苦,但是家长并没有提供孩子吃苦的机会,在美国人眼里,把高中四年里只去了贵州一周做支教的经历做为吃过苦的证明是个笑话。


我觉得现在让孩子在体育活动上吃苦是有这个必要的。


我认识在美国的一些孩子小学时候在一项体育每周花5个小时,很多孩子同时玩两项体育,到初中后,每周体育运动少的每周10小时,多的每周20小时,完全没有夸大。


练冰球的周末早上5点起床,游泳队的早上上课前游泳训练,下课后再回到泳池训练,这样的训练下学生才能算有特长,在顶尖高中体育队才能拿到一席之位。不少美高学生参加体育队训练后,体力都撑不住,很难和美国孩子一较长短。


家长常问练哪些体育含金量比较高,对申学有帮助?


大多数团体类的运动含金量比较高,但往往中国家长更喜欢个人运动,觉得个人时间好安排,所以一窝蜂的去游泳,网球,击剑,高尔夫,到最后又是和亚洲人竞争。


现在冰球在国内很火,我一个练冰球的学生5岁开始练冰球,周末早上6点起床。他申美高非常好,虽然标化不高。但和招办面试时讲练球的辛苦远比废寝忘食背单词更有趣 。


现在我帮家长规划体育活动也比较多,家长帮助孩子找到他们自己喜欢的活动,他们才会愿意起早贪黑的去参加训练。


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去挑选他们喜欢的活动,根据美国儿童医生的建议,11-14岁的孩子每天需要至少1小时的运动(vigorous physical exercise)。


家长不要太介意一开始体育成绩好与不好,是不是有名次,随着身体的变化,成绩会有改变, 重要的是孩子的兴趣和家长的坚持。


其实最难的是家长的坚持,送孩子上补习班远比练体育要轻松。在冷气房里背单词要比在烈日下晒的像非洲难民要舒服很多。但正因为这样,招办觉得体育棒的学生有更有趣的人生故事。


中国妈妈在9月1日前忙着破腹产,希望孩子能够早读书。而美国家长普遍让男孩子晚读书,这其实是和体育有关的。


很多美国私校申请幼儿园设定的男孩和女孩生日的截止日期是不同的,很多男生会晚一年读书,因为男孩女孩成熟度有很大差别。


如果学生是全年级里体育活动能力强,进校队比赛得名次机会多,学校受欢迎程度高,和队友之间的友情较深,自然就会慢慢有领导力。


学生会主席全校只有一个位置,但每个体育队都需要队长。每年很多中国家长纠结于要不要复读这个问题,复读不只是因为英文能力问题,也不是智商的问题,美国学校更看重学生的交际能力 (social skill)。


所以中国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如果不复读,不单单是比中国复读的学生年龄小,比美国孩子年龄也小,中国孩子长的年轻 (美国当地高中生已经长的像二十几岁了),课堂发言气场不够,更不要讲进体育队或竞选学生会主席了。


体育特长对申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这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本意。我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喜爱运动,不是单单为了申学,而是能有健壮的体格。我接触到的不少学生都是吃货,但运动不够。


不少学校体育教练和我讲过 “Chinese students quit easily.”中国学生遇到挑战,很快就想到放弃。 体育不仅锻炼人的意志力,也能改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要把时间都花在补习课上,每天花一个小时好好运动吧。


究其原因,固然有活跃校园文化的考虑,但更根本的,则在于美国社会对体育的重视,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校友捐赠以及校际商业比赛的利益驱动,等等。


脱离了这些具体而微的背景因素,就不可能准确理解体育特长生在美国大学中的存在。


首先,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体育的社会,尤其偏爱户外运动。


住在郊区的人家,一般都会在院子里至少安装一个篮球筐。城市公寓也会配置设施齐全的健身房。


周末美国家庭喜欢远足、跑步和骑自行车。在西部,宽阔的道路会划出专门的跑步和自行车道,随处可见大汗淋漓的运动者。


美国孩子的课余时间,大部分在运动场上度过,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满校园里疯跑疯玩。运动已经成为普通美国人的生活习惯,使他(她)们充满活力、乐观向上、自信阳光。


和一般性的认识相反,美国社会对运动的重视并非与生俱来。实际上,就在150年前,美国人还并不怎么重视体育。


当时,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从事金融和管理工作的“办公室一族”大量增加,再加上内战之后的繁荣使美国人沉湎于纸醉金迷、骄奢淫逸的物质生活,丧失斗志,找不到生活的真谛,从而导致民众体质不断削弱,国民阳刚之气日渐消失。


那时候,一个典型美国人的形象是:“夜幕降临时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回家。他的大脑还在不断地运转而身子骨已经散架了。”


面对这种普遍性的社会危机,一些有识之士忧心忡忡,他们一方面大声疾呼,每个人都有责任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以便有能力承担生活重任,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他们从学校入手,通过教育影响和改变人们对体育的认识。


在他们的努力下,美国人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人们逐渐意识到,体育在塑造性格、提升境界、净化灵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力量,并由此确立了至今历久不衰的体育生活观。


另一个因素源于美国顶尖大学对于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的认识与理解。


那些富有远见的校长认为,顶尖大学如果要培养未来领导美国和全球的领导者,就绝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考试成绩高、学术潜力大的学生身上,而要培养能够面对、分析、驾驭、处理复杂资讯和艰难局面的“完整的人”。


一个整天沉湎于书本的柔弱娇嫩的书呆子是不可能有能力应付真实世界里瞬息万变的种种挑战的。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政治(特别是国际政治)和商业来说,野性、精明、坚毅以及对人性的洞察等品性也许比对学术的兴趣重要的多。


1960年,哈佛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本德在他离任前的一份长篇报告中宣称,一个完全由学术成绩顶尖学生组成的群体是不健康的,它不利于学生个体充分、全面的发展。


这一观点深刻地影响了此后哈佛和其他顶尖大学的招生培养政策。实际上,美国顶尖大学对体育的偏爱可以追溯到盎格鲁·撒克逊精英文化的母体——英国。


19世纪末,当钻石大亨塞西尔·罗德在牛津大学确立著名的“罗德奖学金”选拔标准时,曾明确表示他不想要“书虫”,而要有能力的“对有男人味的户外运动有所爱好并表现不凡”、同时还要有点“残暴”的学者。


为了确保实现这一要求,他甚至为阳刚运动设置了具体的权重(20%),并将其提高到和学业同等重要的地位。


大学对体育的认识受到用人机构选择员工的直接影响——它们对体育特长生情有独钟。


例如,招聘哈佛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认为,所有能被哈佛录取的学生都是足够聪明的。


在这种情况下,体育队或其他学生团体的领袖将更被看重,因为担任领袖的经历使他们比平均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可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成功。


更极端的例子是,华尔街一家咨询公司招聘毕业生的对象居然只瞄准所有大学运动队的队长。


因为它发现,与高分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所具有的坚毅、时间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素质使他们更适合在商界立足。当然,还有一些校队队员在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赛场,逐步成长为获得巨大成功的职业选手。


比如,全美历史上最著名的高尔夫球员老虎·伍兹就是从斯坦福大学高尔夫球队走上职业生涯的巅峰的。


到底大学和用人单位看重了体育在促进学生成长中的哪些作用呢?


首要的是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意志。


运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在激烈的对抗和竞争中,面对落后和不利的局面时调整心态、沉着应对、快速决定并重拾活力的经验。运动还可以帮助学生习惯于接受有悖于自己意愿的事实——不可能所有的比赛都能赢,他(她)们可以输掉比赛,但不可以被击垮。


其次是遵守规则的意识。


所有的体育比赛都有明确公平的规则,参与者必须在规则范围内行动,违反规则将受到惩罚。一次比赛就会使学生深刻理解规则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这些经历在学生心灵中所产生的影响要远比课堂上老师的说教大的多得多。


第三是团队合作的精神。


特别是在群体比赛项目中,虽然个人能力很重要,但决定最终胜利的,往往是团队的共同努力。学生将从亲身经历中明白,胜利属于整个团队而不是个人。


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自我奉献的精神,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共同承担失败的责任,而不是推卸责任。


最后但并非不重要的是,体育赋予人的灵魂以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从最一般的意义上体现人类追求卓越的精神。在赛场上,运动员必须竭尽全力去挑战自我,发展和利用自己的潜能,力尽所能达到最高境界。


这些品质在学生的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应当将这些宝贵的价值注入到所有学生的灵魂中去。


第三个因素是校友捐赠。


对于顶尖私立大学来说,这是影响大学招生和培养政策最重要的风向标之一。由于捐赠是私立大学最主要的财政来源,大学不可能对校友的态度置之不理,也没有动力和理由拒绝他(她)们的慷慨捐赠。


许多热爱运动的校友基于对大学时代参与体育活动的美好记忆,基于对体育塑造学生灵魂,促进社会发展的深刻认知,投入大笔资金用于建设母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和赞助体育比赛,甚至直接设立体育特长生的奖学金。校友的行动有力地推动了大学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特长生的招生。


最后一个因素是校际商业比赛的利益驱动。


在实用主义盛行的美国,这一点实际上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尽管按照全美大学体育联盟和常春藤联盟的规定,参与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是业余而非职业运动员,不能通过比赛赚钱,但校际之间的比赛却是不折不扣的商业比赛。


它们为大学带来了丰厚收入:一部分收入来源于门票。那些传统的橄榄球、曲棍球和棒球比赛,往往会吸引数十万观众的参与,不仅有学生和校友,还包括学生家长和所在社区的居民。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电视台和网站对体育赛事的转播。


还有一部分收入来源于冠名费和商业广告牌——几乎每场大学的曲棍球校际比赛的场地上都挂满了形形色色的商业广告牌。


除收入外,校际比赛的商业性还体现在对体育教练的薪酬支出上。这些教练是大学里薪酬最高的人,远远高于大学教授,并且其薪酬水平完全取决于市场竞争。


比如,哈佛大学历史上首位带薪的橄榄球教练比尔·瑞德的薪水要比当时哈佛工资最高的教授还多30%,甚至可以和有着40年校长资历的埃利奥特的收入相比。


本文转载自悟空问答,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相比中国喜欢学霸,为什么美国顶尖大学热衷招收体育特长生?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