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亿大市场!共享健身仓能代替小区单杠吗?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共享健身仓问题不断,集中反应在“空间不够大”、“健身器材单一”、“空气不够好”等等。

2017-09-21 11:10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文/董也 0 65696


禹唐体育注:

迷你健身仓落地后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

 

9月11日,记者在北京东方雅苑小区体验一款共享健身仓——觅跑时,因小区电信网故障无法打开仓门,面对如此尴尬的情况,市场负责人陈洁当即表示:“这种状况还是第一次遇到。”

 

但一直等到当晚10点多,网络才恢复正常。而这段时间,觅跑一直闲置。第二天,记者发现,小区的用户交流群有一名用户反映:设备出现短暂性死机。觅跑的创始人毕振对此解释,当设备故障时,每一台跑步机会自动向后台自动反馈,控制中心是知道这个情况的。

 

再看用户体验,如果有用户提前预约,仓门外想使用的用户至少要等待10分钟,但也有用户反映“等了半个小时都无法扫描进入仓内”。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共享健身仓问题不断,集中反应在“空间不够大”、“健身器材单一”、“空气不够好”等等,但短短一年内,这个领域就有超级猩猩、乐刻、光圈猪等创业公司被曝光,而且大家在宣传口径上都是统一的“共享”,这是真风口?还是伪需求呢?


共享健身仓的门槛


与共享单车不同,做迷你健身仓存在门槛,它需要与工厂研发匹配形成一个整体,加之迷你健身仓体为非标品,同时要考虑设计感,所以在硬件开发、软件匹配上都需要时间,直到最后的落地,也需要一个有经验的地推团队执行。

 

从1.0落地后,觅跑已经迭代了三四个版本,从环保材料、隔音材料、吸热、保温性、隔音效果、密封效果、空间大小等多个维度进行测试。毕振表示,目前觅跑2.0版本已经落地上海,从外观上看,2.0设备更具有科技感,外观与清华美院联合设计,流线型造型与内部的环保材料,整体面积仍保持在5平方米。

 

据了解,觅跑目前在上海投入了约10台2.0设备。


据了解,2.0仓内的另一大改造是增加了负离子氧吧,配合原有的空调设备,对仓内的空气环境设备做了一定的升级。从毕振9月14日的朋友圈内容显示,觅跑仓内PM2.5熟知只有2μm/㎡。

 

产品的面积设计上,毕振告诉零售前沿社:“越小越集聚,越容易入驻,成本越低。”觅跑在空间设计上只预设了一个人,因为一个人进去,仓内的灯、空调等就是为一个人服务。觅跑也可以做出四五个人的空间,但如果只有一个人使用四五个人的空间,那么无益于成本的上升,会造成资源浪费。

 

“目前,觅跑的复购率在60%以上,这个数据与用户的满意度相关”,毕振告诉零售前沿社。觅跑目前在上海签约了50个社区,预计年底要覆盖上海800个社区。此外,觅跑还计划在2.0仓内投放动感单车,单车仓的投放,意味着觅跑运动品类得到扩展。

 

毕振认为共享健身仓是需求驱动的创新,前期离不开资本投资,今年5月,觅跑获得了经纬创投的1000万人民币的种子轮投资;8月又获得了信中利资本、猎鹰创投、合鲸资本、经纬创投联合投资的天使轮融资。“产品涉及到硬件生产、安装、运输、维护等,前期确实需要资本的支持,当有一定体量时,我们对资本的需求会越来越低,大家自给自足就可以了。”


迷你健身仓的价值


很多人都认为,运动是群体性的行为,但在毕振看来:“真正去健身房运动的人,旁边有人跑步是很反感的,他们会选择角落里的跑步机,大家说氛围,都是扯淡的事。我去跑步是我自身的原因,而不是喜欢那个氛围才跟着别人跑。”

 

相对于当前火爆的无人便利店和无人值守货架,迷你健身仓也赶上了“无人值守”的列车,但相对于前者而言,迷你健身仓与他们有所区隔。

 

首先是价格。迷你健身仓解决健身成本高昂的问题,一般的健身房年卡在3000左右,但在觅跑健身仓,一小时只需要12元钱。这样的价格降低了健身的门槛,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健身需求。

 

其次,迷你健身仓还解决了距离问题。通常情况下,一个社区配备一个健身场所。很多人因为距离远因素,导致办了健身卡却懒得去消费。而觅跑将健身仓摆在小区楼下,“想打造线下5分钟的步行的运动圈”,在家里可以预约,等电梯下楼走到仓内控制在5分钟。

 

再次,无人值守模式能节省人力。毕振透露,觅跑的一个运维人员可以负责50到100台设备,与无人零售货架或者自助贩卖机不同,迷你健身仓不需要天天理货、实时补货,所有东西都是一次性投入。在运营上属于轻模式,也不像单车一样,每天晚上还要找人运来运去。

 

最后,迷你健身仓是存量和增量市场并行的一个业态。它降低了健身的门槛,健身行业的存量市场更吸引创业者,对于拓展增量市场,觅跑健身仓可以看电视、看电影、听歌、看音乐、玩游戏,2.0版本迭代了负离子制氧吧,更加智能化。

 

当前很多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大家一直在透支自己的身体,锻炼身体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我发现健身房这个模式确实有问题了,免费都没有人去,它就是不方便。觅跑解决的是方便的问题,希望以后用几年的时间能够形成随时随地健身的习惯。”毕振表示。

 

猎鹰创投的董事总经理李园峰对零售前沿社表示:“其实我们投资更看重的是健身仓的价值,是不是满足了需求,是不是提供了便利。前期的成本和商业模式,还不是现在考虑的重点。”


替代小区单双杠?


创办觅跑前,毕振为饿了么早期创始成员,组建市场营销部;随后又创办了饿势力和众包地推平台人人地推。从事多年地推业务的毕振看到了地推的四个场景:第一个是高校,第二个是白领,第三是商圈,第四就是社区。前三个场景很容易进入,但是社区因为体量太大、人群固定且不集中,很难进入。

 

在2016年,毕振就想抓住这个领域,“社区是一片蓝海,创业首先要解决的是社区的流量入口,然后是商业模式匹配物业和业主的需求”,毕振告诉零售前沿社:“从市场规律来看,大概半年后,大家会更关注社区这个入口。”

 

之所以选择迷你健身仓打入社区场景,毕振认为健身房是430亿的市场,而全民健身是1.5万亿的大市场。毕振向记者计算:北京的社区规模为1万个,上海社区规模2万,加上广州、深圳,北上广深的社区规模将占全国市场的大头。

 

觅跑现阶段与北京、上海的中高端小区合作,大部分选择1000~1500户的居民。以平均每户家庭3个成员计算,每个小区就有3000~4500人,觅跑市场负责人陈杰透露,目前在东方雅苑用户社区一共有三个用户群,每个群有100名成员,那么觅跑的转化率大概在10%,一个小区有300~450人使用设备。

 

毕振告诉零售前沿社:“北京签约了300个品牌社区,签约模式90%为独家入驻。最近进入上海,年底还会开通几个城市,广东、深圳、杭州等都已经在布局。意味着觅跑的全国城市拓展计划已经开启。现在也有普通小区,未来以后会所有的中心都会覆盖,希望做成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代替单双杠。”

 

理想很丰满,回到现实,可以看到有很多投资人在个人朋友圈质疑共享健身仓的模式,祥峰投资赵楠认为,“反人性的东西还是需要氛围,这也是健身房的价值所在。”

 

黑蝶资本的孟凡也曾说过:“很多天天去健身房的人是因为有社交、娱乐、环境、气氛等等因素的综合吸引,动感单车没有老师引导怎么骑?洗澡换衣服怎么办?健身仓一看就是不懂体育的人拍脑袋想出来的,很多项目找不到投资机构投资,忽悠哪些盲目自信的个人投资都是有原因的。”

 

诸如此类的质疑还有很多,人们之所以质疑迷你健身仓,是因为它既不像共享出行工具一样是急需求,又面对的是顽固的健身房存量市场,还要去拓展增量市场,看起来很难操作。

 

毕振说,共享健身仓想取代小区里的单双杠:“小区里的单双杠都没人用了,又占地方,觅跑增加科技感的空间让人们来用。一旦养成习惯,把门槛降降低,前期成本比较高,收回成本后,又会给业主带来更多好的体验。”

 

但是在真正体验的过程中,除了设备偶尔出现故障外,大部分用户都反应设备太少,毕振和他的团队也在做相应的努力:“我们起初计划要投放五台设备,但是不可能一次性投入五台,前期投放一两台、两三台,满足不了人的需求再投放,避免资源上的浪费。”

 

根据觅跑初步测试的数据,1.0版的觅跑健身仓平均一天的使用时长达到5小时以上,按照0.2元每分钟计算,每天单台设备收入为60元。每个健身仓的成本包括仓体硬件、软件、网络费用、电费、物业费等。据毕振透露,每个健身仓在入驻小区的时候会给物业缴纳3000~4000的物业费,每个健身仓成本的回报周期为8个月左右。

 

除了拓展国内市场,毕振个人比较看好海外市场,因为国内的健身市场或者运动市场还处于攀升的状态,国家也在鼓励全民健身、全民运动。不可否认,国外的市场更大一些,因为国外的运动模式更成熟,他们对于身体素质的需求更加关注,觅跑也不排除以后会开发海外市场。


读到这里,小编在想小区里的大爷大妈们会怎么想?


本文转载自品途商业评论,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1.5万亿大市场!共享健身仓能代替小区单杠吗?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