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北马让“老兵”怀念,引“新兵”热捧

组委会提供的官方数据称,今年北马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共98687人,较去年增长约48%,“十里挑三”的中签率也成为近年最低。

2017-09-19 1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梁璇 0 12160


禹唐体育注:

“难以想象,我会和那么多中国朋友跑马拉松,这样的规模真让人激动。”北京时间今天中午,荷兰跑友波尔特高举手机,对着北京马拉松(以下简称“北马”)终点拱门处陆续涌出的跑者不停按下快门,全然不顾顺着络腮胡落下的汗滴,“我一直梦想在亚洲跑一次马拉松,今天终于实现了愿望。”

  

今天,和波尔特站在同一条赛道上的共有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名运动员,而更令他想不到的是,这还不到本届华夏幸福北京马拉松报名人数的1/3——组委会提供的官方数据称,今年北马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共98687人,较去年增长约48%,“十里挑三”的中签率也成为近年最低。

  

“当年跑到八宝山忍不住要加快步伐”

  

马拉松“一签难求”,在邓乃龙年轻时候就是“天方夜谭”,73岁的他长跑生涯超过50年,至今回忆里还满是参加1981年首届北马的“光荣与孤独”。

  

那一年的北马只有89名运动员参赛,36岁的邓乃龙拿到了88号,“就感到特别光荣,长安街的大道平常谁让你跑啊?可带劲了!”穿着2.5元人民币一双的白色网球鞋,从天安门广场出发,沿长安街一直向西跑到苹果园,再折返回来,赛道笔直。一开始,城里沿途还有加油呐喊的观众,但每往城外跑一段就多一分孤独,那时北京还没有什么高楼大厦,邓乃龙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透露,“每次跑到八宝山,我都忍不住加快步伐。”

  

当邓乃龙和其他运动员跑到木樨地的时候,担任裁判的北京马拉松队教练程军发现有运动员的鞋不合脚,已经磨出了血,“我真心疼呀。”据他回忆,在那届北马上,外国运动员占比不小,中国运动员相对缺乏竞争力,“我们北京队只有3个人参加”,但随着北马持续进行,能站上赛道的运动员也不断增多,在“十几个”上稳定了两三年,到了1985年后就能稳定在60余名北京队员参赛,“来参加训练的已经有100多人。”

  

在1998年之前,能踏上北马赛道的仍算精英运动员。10年后,在北马将关门时间延长到5个小时,增设了半马、10公里马拉松及迷你马拉松后,参赛人数超过了万人,这项赛事开始真正走向大众化。“30元报名费、一张有血压心电图的体检表”,程军周围的长跑爱好者纷纷报名,作为体校教练的他“手上没什么名额了”。程军第一次意识到跑马拉松的人真多了,那是2007年,北马第一次采用了芯片计时服务,让成绩更加精准,中国选手任龙云以2小时8分15秒获得第二名,并刷新了国内选手的最好成绩。

  

任龙云的成绩,程军和其他北马“老兵”基本都能脱口而出,而这批从1981年就陆续聚在一起的长跑爱好者,组成了一个平均年龄近60岁的跑友群,“今年北马还有小一半参赛呢。”而程军则在30~35公里之间选了个位置,提个袋子,装好橘子、香蕉、巧克力给队友们增加补给,“想当年,根本没什么补给,到了终点以后赞助商给点儿饮料,进了食堂,给个健力宝就很好了。”程军想起的当年,他是坐在教练车上,跟着队伍经过长安街的。

  

早年的赞助商饮料,在江苏跑者朱晓东为北马组委会筹备的“北马博物馆”捐赠中就能见到,几瓶从1987年保存至今尚未开封的饮料,和他的获奖证书、衣服、秩序册等一起为现在的跑者还原了过去。

  

程军捐出的是一件1981年北马发的运动背心,“里面不仅有北马的历史,也有我们的故事。”在被大型相框框住的那件磨旧的白色背心上,有程军和儿子在体校住上下铺的时光,也有大儿子在北大田径队甚至工作后还经常穿在身上的记忆。然而,令程军更加欣慰的是,这种在自己身上传承的跑马情结也出现在更多人生命里,周围“跑二代”、“跑三代”的出现,让当了一辈子教练的他有了更多期待,“咱们以后能跑进2小时20以里的人也该多了。”

  

“跑者体验”让北马赚足口碑

  

对于程军的期待,组委会的数据给了基数层面的“回应”——在今年报名北马的98687名选手中,A类选手有64803人,相比去年增长约43%;B类选手33884人,相比去年增长约59%。从报名数据分析,自从北马进入“全马时代”后,选手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更关键的是,随着中国跑者年龄结构、男女比例及职业分布不断变化,马拉松的内涵和外延都将有新的诠释,而不仅仅停留在老一辈跑者惦念一生的成绩上。

  

另一组数据可以让人知道,中国马拉松跑者的形象是在飞速发展中勾画轮廓且不停塑造的。《2016中国马拉松报告》介绍说,2016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到328场,较2015年的134场增加了近1.5倍,是2011年22场赛事的近15倍。全年参加比赛的总人次近280万,较2015年增长130万,是2011年40万参赛人次的近7倍。

  

无论从赛事还是参与者的数量上看,近几年的中国马拉松就像一组高速转动的齿轮,在不适应节奏的磨合期,北马也曾被卷进“困局”,“尿红墙”、“严重雾霾”、“没水喝”等标签迅速遮盖了程军一辈北马人闪亮的时光,三十几年的口碑在骤然升高的关注度下受到冲击。但在明确“跑者体验”的地位后,北马也仅用了两三年时间便赚回认可,“时间最短、条件最高”的参赛标准下报名者依然门庭若市就是最好的证明。

  

“半马改全马跑起来更舒畅,提高了赛道资源的利用率;移动卫生间数量充足;领装备流程比原来节省了二三十分钟……”连续跑了3年北马的“线线”表示,这3年间,北马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比如第一年,跑在后段的他途中腿疼到医疗点喷药,发现药水已经用完,第二年刚遇到医疗站就果断“就诊”,“生怕后面又喷不到了”,结果直到终点都没有出现类似问题,“让跑者安心的细节多了一些。”最让他被北马“圈粉”的原因是组委会今年推出的“北马星级评定”,这项颇具趣味性和荣誉感的成绩排名服务“让我跑步有了新的奔头。”

  

这些变化被中奥路跑总经理王简对媒体总结为“注重跑者体验,最关注北马运营体系的完整性、同步性及医疗保障等物资的准确到位。”尤其医疗保障,更是维护马拉松赛事品牌的重中之重。

  

“让奔跑变得更有质量”

  

在今年的北马中,除全程设置10个服务保障点,组委会还配备了50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此外,20名来自全国各大三甲医院的医生跑团全程随行跟跑。其中,北京和睦家医院作为官方指定赛事医疗服务支持商,纳入到了市卫计委的统一指挥及领导下,协同120急救体系,统一为今年北马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北京和睦家医院市场部总监孙迪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最初选择和北马合作,正是看中跑步正成为国内的一项流行时尚运动,希望借提供服务展示自身品牌,“北马已经成为北京的一张名片,尤其现在升级为中国马拉松大满贯首站赛事,这是我们非常愿意看到的结果,而且随着赛事不断优化,我们也在提升服务质量适应比赛要求。”据她介绍,在提供了7层保障的“天网守护”外,他们还将向国际知名马拉松的医疗保障靠拢。

  

“之前国内的马拉松博览会主要以卖服装为主,但现在智能装备、营养品、甚至金融、保险、医疗、珠宝等相关品牌都有展示,这是因为现在的跑友需要有质量的奔跑,他们越来越专业,需求越来越个性、多元。”国内知名路跑推广人田同生在此前的北马博览会上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从一名跑者蜕变为参展商,展会上“熟人渐少,陌生人渐多”反映了马拉松产业的入场者正在猛增,“赛事、科技、大健康领域、个性化定制是这届展会上透露出来正在适应跑者需求的几个趋势。”

  

在田同生看来,北马下一步升级除了着力赛事本身外,赛前的展会同样重要,“展会和赛事是国外成熟的马拉松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展会是必不可少的体验秀,通常跑友会花两三天去看看最前沿的产品、和跑友拍照欢聚、寻找一些限量定制的纪念品,要知道,马拉松越成熟,就越不仅仅是一场赛事。”


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37岁北马让“老兵”怀念引“新兵”热捧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