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买买买背后:扫货海外足坛烧钱容易赚钱难

投资足球“每年都得烧钱,但是很难赚钱”,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如是表示。

2016-11-17 14: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刘姝君 0 53287



投资足球“每年都得烧钱,但是很难赚钱”,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如是表示。

  

近年来,中国资本在海外足球市场掀起“买买买”的热潮:万达集团出资4498万欧元收购西甲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苏宁体育产业集团出资2.7亿欧元收购国际米兰约70%的股份,中欧体育投资公司出资7.4亿欧元收购AC米兰约99%的股份……

  

区别于长远的远景规划,收购海外俱乐部面临的短期风险不得不防,俱乐部本身的财务危机、中国投资者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都需引起关注。

  

“扫货”海外足坛

  

国内政策利好,加上海外足球俱乐部整体不景气、普遍经营状况不佳,促成了中国资本出海扫货的最佳时机,也为中国足球发展改革带来历史机遇。

  

自去年以来,中国资本开始在海外足球市场“开疆拓土”。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海外收购足球俱乐部金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就有33起,总投入近400亿元人民币,与上一年相比,收购笔数增长50%,金额增长两倍以上。

  

2016年,海外收购俱乐部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仅今年8月,就有三单海外收购俱乐部的案例。8月5日,中欧体育投资管理公司宣布与意大利菲宁维斯特公司完成签约,斥资7.4亿欧元收购意甲豪门、红黑军团AC米兰足球俱乐部99.93%的股权。同一天,云毅国际(上海)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宣布收购英超西布罗姆维奇俱乐部控股公司。奥瑞金(9.490, 0.00, 0.00%)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则宣布以700万欧元价格收购法国欧塞尔足球俱乐部59.95%股权。就在不久前,苏宁集团宣布旗下苏宁体育产业集团将以2.7亿欧元的总对价,购买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权,这是我国民企海外收购的首家G14足球俱乐部。

  

巨头纷纷出海投资海外足球俱乐部与国内政策风向密切相关。2015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随后《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地。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包括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并将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鼓励发展职业联盟。

  

在此背景下,海外俱乐部也十分看好中国市场。咨询公司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体育门票、商品和广告总收入估计为34亿美元,仅为美国(636亿美元)的5.3%,上升空间巨大。

  

《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多起并购发现,中资在海外的“疯狂扫货”已经涉足英超、西甲、法甲和意甲等世界顶级联赛,其中既有蒋立章这样的个人出资,也有苏宁等大型企业,还有众筹模式财团,其中少部分企业在并购前便已经在体育产业布局。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表示,收购国际米兰是苏宁集团布局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助力苏宁足球俱乐部全面提升技术体系和运营能力;同时,也是苏宁全球化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苏宁将积极利用国际米兰在全球各地的知名度,帮助苏宁拓展海外市场。

  

自2013年始,苏宁战略投资PPTV,其麾下PPTV体育是国内最重要的体育赛事网络直播平台;同年11月,苏宁接手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正式进军体育产业;今年5月,苏宁入股体育数据运营平台创冰科技;6月,苏宁体育产业集团成立。

  

烧钱容易赚钱难

  

区别于长远的远景规划,收购海外俱乐部面临的短期风险不得不防。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表示:“投资足球能给你带来影响力,但是不会让你赚钱,每年你都得烧钱,这是肯定的。这的确会引人瞩目,但是很难赚钱。”

  

在海外足球产业投入巨资,其背后无疑对中国足球及体育产业的发展抱有极大的信心。相比较而言,中国体育产业起步晚、份额小,借助海外并购之路实现“弯道超车”确实可能在未来的产业布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分析人士认为,中资出手海外足球俱乐部能够提升品牌影响力,并借助其商业化能力提升业绩。欧迅体育副总裁姚振彦表示,体育产业投资长、回报慢,但衍生出来的品牌价值、广告价值等无法直接用投资回报来衡量。

  

富国富民投资集团董事长王世渝说,比如收购国米潜在的机会价值很大。一是每年到意大利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至少有27万至30万,将会为国米比赛带来大量的门票收入;二是国米品牌的相关衍生品如鞋服、生活用品等,会带来广告收入,与中国市场对接后,这一部分收入将继续扩大。同时,苏宁也将借助国际米兰力争跻身国际知名品牌行列。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足球俱乐部收入来源包括三种:比赛日收入(球票及周边)、电视转播收入(国内赛事及洲际赛事)、商业收入(赞助商、产品销售、球场旅游、其他商业行为)。

  

德勤数据显示,2014至2015赛季英超盈利7.18亿欧元,德甲盈利3.16亿欧元,西甲盈利2.64亿欧元,法甲亏损0.35亿欧元,而意甲则巨亏1.33亿欧元。意甲排名垫底的原因在于收入过分依赖电视转播版权费用,而其他商业权益开发明显不足,且球员薪水支出过高,达到总收入的72%,远高于其他联赛。就算英、德、西三国联赛目前还处于盈利状态,但各俱乐部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比较大。

  

业内人士表示,足球俱乐部只有比赛排名上升,潜在价值才会被释放,后期仍需不断投资签约球员和教练,加强运营管理,企业投资入股后,多重风险仍需引起关注。

  

一方面,财务危机或成企业包袱。中国资本跨境并购一站式服务供应商晨哨集团首席执行官王云帆表示,海外足球俱乐部多是负债经营,普遍面临资金链的问题。苏宁收购国米,苏宁即要承担4亿欧元的巨额债务;中国财团7.4亿欧元收购AC米兰,也包含2.2亿欧元的俱乐部债务。

  

王云帆说,海外俱乐部多看重中国这个大市场,以并购契机获得更大的发展,但俱乐部多属无形资产或流动资产,对中国市场的对接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仍是很大的未知数。且俱乐部本身由于问题重重,短期内想要盈利仍很困难,中国企业至少需要撑过3至5年,才能逐步达到现金流正常。

  

另一方面,市场环境复杂考验收购者应对能力。王世渝表示,一个国家的足球俱乐部往往和地方群众的情感纽带联系在一起,一旦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公众情绪的反弹,甚至抹黑中国形象,影响其他中国企业海外收购。

  

此前合力万盛收购海牙俱乐部后,由于账款未及时到期,引发负面舆论。随后有外媒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认为合力万盛只当老板,没有履行义务出资帮助海牙实现崛起,引起海牙当地球迷的排斥和不满。

  

意大利奇尼塞勒塞俱乐部副主席卢荣毅表示,中方入主“米兰双雄”后,首先要学会和当地政府打交道。两家俱乐部共用一个属于市政府的球场。这个球场共有5000多名员工,每月工资开销便有200多万欧元,多数都要两家俱乐部承担。他们必须要像尤文图斯一样建造自己的球场,摆脱市政府通过球场摊派给他们的负担。

  

与此同时,中资对海外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经验存在不足。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刘燕说,当前我国海外并购俱乐部多属于跨行业并购,对于俱乐部管理并无经验,相较于实体资产,俱乐部管理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包括聘请球探、教练和高管,组建团队至关重要。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资本普遍持一种观点,即只有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才能借助足球在海外丰富产业布局、扩大品牌影响力,因此中国资本控股俱乐部的比例较高。要做就做大股东,这也是很多中国资本的扩张心态。但实际上,在欧美国家,俱乐部的老板基本上属于一个赞助角色,执行管理的主要是独立团队,这与中国企业的传统理念并不相符。因此,中国资本海外并购球队时除了要做好金钱上的准备,还要调整观念,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中国市场待激发

  

中国足球名宿金志扬在一次足球研讨会上大声疾呼,现在中国大量资金都流向了国外足球,能否出台一些利好政策,把资金引向中国足球的底层?

  

在国内,体育正成为中国健康消费的最大产业之一。而世界第一大体育项目足球,和未来世界巨大的足球市场——中国结合,则是全球足球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另一方面,资本纷纷出海进军成熟的国际体育产业,既证明中国经济的强大,也反衬出中国足球的羸弱,吸纳资本能力不足。而在关键的草根阶层,更是资金匮乏。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表示,体育产业的发展多需要立足本土,激发自身体育产业发展的活力,而收购海外俱乐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资本行为,其能否真正促进中国足球市场的发展仍待观察。

  

资本输出后如何“反哺”中国足球?业内人士分析,最直观的方式无外乎帮助中国球员打通赴海外训练的机会以及提升国内青训水平。

  

记者梳理中国资本对海外俱乐部的收购,几乎每一笔投资都包括要“反哺”中国足球的青训体系,除了在国内建设训练基地,引入国外先进的培训理念和体系,一些俱乐部还承诺要输送更多优秀的青年足球运动员出国培训。

  

张近东在收购国米后表示,通过与国际米兰的交流融合,未来将能够助力苏宁足球俱乐部全面提升技术体系和运营能力。国际米兰先进的足球管理理念,科学的训练体系和青训梯队,都能够帮助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夯实基础,提高成绩,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铂涛集团董事长、7天连锁酒店创始人郑南雁以个人名义与中美投资者通过联合收购的方式获得法国尼斯足球俱乐部80%股份,这支球队在过去三个赛季进步神速,拥有多名有潜力的球星,且尼斯一线队22岁以下球员多达8人。

  

在进行投资谈判时,郑南雁和他的团队便深入了解了尼斯的青训体系,“尼斯是法国乃至欧洲足球青训体系最著名的俱乐部之一,球队18至19岁年龄段的队员都出自青训体系,青训计划完整而详细,在选拔球员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这无疑对中国足球未来如何选拔和培养青年球员意义深远”。

  

事实上,在此前,欧洲一些俱乐部非常希望能够与中国球员签约,这无疑是其在中国推广品牌的有效方式。但目前中国足坛仍不具备这样的人选和条件。郑南雁就表示:“目前好的中国球员转会费很高,但是水平较欧洲、南美的优秀球员还有些许差距,因此目前暂不考虑引进中国球员去法国踢球。”

  

业内人士分析,青训要想出成绩,绝非朝夕之功;中国资本能给中国足球带来何种改变,也需要时间检验。如果海外足球俱乐部在青训上的承诺和设想能在中国一一落地实现,至少表明在资本的运作下,中国足球能够从中受益。

  

走向良性运营之路

  

中国足球及体育产业走向国际不单单是“大笔一挥”、交钱了事,更需要在国家层面完善相关体育产业政策,与海外收购的俱乐部形成联动效应,加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

  

王世渝说,足球产业是经济观赏性体育赛事,优质赛事内容对于产业链形成和盈利模式拓展起到巨大作用。当前不少民企加速海外俱乐部的收购,说明政策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已初见成效。“在完善推广足球产业的政策方针的同时,也要与海外收购的俱乐部形成联动效应,助力整个体育产业从低附加值的运动产品销售,向高附加值的赛事运作、媒体传播和国际品牌提升。”他说。

  

欧迅体育首席执行官朱晓东说,欧洲足球俱乐部有经验丰富的球探体系和青训体系,具备参加欧洲顶级联赛的资格。他建议,可打通海外与国内俱乐部,在对球员质量进行把关的基础上,选拔国内优秀的球员赴海外俱乐部参加青训,给予国内球员更多的成长机会;同时也可以“租借”的形式将海外俱乐部的球员聘请到国内,活跃中国联赛。


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在追逐商业利益的同时,也需找好和文化价值的平衡点。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刘燕说,比如国际米兰、AC米兰在欧洲拥有雄厚的影响力,而中国股东的融入必然带来中国文化的渗透。中国投资方需着重研究,如何使欧洲市场认可中国价值观和文化,同时使企业的资金投入达到预想的传播效果,从当地民众的角度出发,避免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出现“强迫式”植入,做好与当地民众的沟通工作。

  

此外,还需引导企业加强对俱乐部管理的研究。王世渝说,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企业可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开”,一方面维持董事会层面的决策权,另一方面保证海外俱乐部原有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规则,谨防意识形态和管理模式上产生冲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加强与国际对接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

  

横店集团欧洲首席执行官阿伊拉多·皮瓦建议,收购俱乐部后可提早建立具有可靠团队的办事处,启用一批熟悉当地法规的雇员,而非临时寻找当地的经理人。


本文全文转载自经济参考报 记者/刘姝君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中资买买买背后:扫货海外足坛烧钱容易赚钱难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