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会看中国体育产业的软肋

奥运会最大的魅力不仅仅是国家之间体育竞技能力的比拼,更是体育产业和综合国力的体现。

2016-08-15 16: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文/马光远 0 140451


禹唐体育注:

奥运会最大的魅力不仅仅是国家之间体育竞技能力的比拼,更是体育产业和综合国力的体现。


当然,一个国家在奥运会上拿金牌的能力,也不简单等同于一个国家体育产业的竞争力。美国是全球体育产业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国。2015年,全球体育产业总值为15000亿元,其中美国的体育产业总值就占到了5000亿元,占其G DP的比重达3%,而中国体育产业占G D P的比重2015年只有0 .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左右的水平。中国在奥运金牌榜上仅次于美国,但包括英国、瑞士、法国、西班牙、德国等国家的体育产业的竞争力仍然排在中国的前面。


经济大国不等于体育大国,体育大国也不等于体育产业大国和强国。对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前景,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在人均G D P超越5000美元之后,一个国家的体育产业会迎来井喷式的发展。从中国体育产业的情况来看,的确如此,过去几年,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除了竞技体育,健身、娱乐、户外休闲、全民体育等的发展极为迅猛。然而,同样的道理是,高速发展不代表体育产业的竞争力。和中国的很多行业一样,中国体育产业虽然迎来了黄金期,但就发展的路径和理念而言,和过去很多中国的产业一样,只不过在重复低端、规模和低品质发展的道路。


以中国足球而言,得益于足球改革被提升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重大举措,中国的财团对足球的投入加大,在中超联赛不断引进高水平运动员的同时,中国的资本走出国门,收购欧洲足球俱乐部。巴西里约奥运期间,关于中国财团“扫货”欧洲足球俱乐部的消息不断。意大利当地时间8月5日,中欧体育投资管理公司和意大利菲宁维斯特公司正式完成了对意甲豪门A C米兰俱乐部的收购,收购完成之后,中国资本将在A C米兰俱乐部拥有99.93%的股权。同一天,英超的西布罗姆维奇和法乙的欧塞尔也已经或正在与中国资本达成收购协议。中国资本,如同中国的奥运健儿摘金夺银一样,在海外俱乐部的收购上,刮起了一股中国风。


事实是,以上收购不过是中国资本海外收购中的普遍的个案。过去短短的两三年,包括万达、苏宁、复星国际等在内的财团已经收购了包括国际米兰、马德里竞技等欧洲15家足球俱乐部,其中,12家俱乐部取得了控股权,5家更是实现了全资控股。除德甲因投资受限外,中国资本已涉足英超、西甲、意甲、法甲等世界性顶级联赛。


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中国资本2015年在境内外体育市场的并购量大幅增加。其中,金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就有33起,总投入近400亿元人民币。与一年前相比,并购笔数增长50%,金额增长两倍以上。这和中国资本在2015年海外并购市场的表现是吻合的。


然而,如同其他领域的并购一样,收购并不必然带来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中国资本过去多年在海外的诸多并购,最后都没有达到效果,甚至大多数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根本原因就在于想当然地认为,收购企业等于带来了竞争力的提升。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而言,没钱什么都办不成,但金钱的确不是万能的。相对于资源型产业和制造业,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更难,绝非收购一两个俱乐部就可以一劳永逸的,它需要一个全新的职业化的理念、文化以及一系列运作体系的支撑。就拿足球俱乐部而言,一些俱乐部甚至积累了上百年的文化,这意味着中国资本的进入要融入这些理念和文化,水土不服的问题不是钱可以解决的。解决这些俱乐部的亏损倒是小事,但要真正消化这些俱乐部,并且给国内足球带来提升,这却是一个非常具有技术含量的难题。


我们看到,收购欧洲俱乐部的中国财团,除了苏宁拥有国内的足球俱乐部,其他的都是最近几年涉足体育产业。大家都看到了体育产业未来巨大的想象力,但没有看到在中国发展体育产业,需要走一条和制造业完全不一样的道路。体育产业作为真正的高端服务业,其竞争力的提升比制造业难太多。这是一块大蛋糕,但不要以为有钱就可以很快拿下。中国要从过去的举国体育发展到职业体育和产业体育,这中间的鸿沟之大,难以想象。就现代体育产业的发展看,中国无论在理念、体育传播、体育经纪、体育培训等各个产业链上都很薄弱。以美国的体育产业为例,2015年美国体育产业的产值中,户外运动产业为1600亿,健身产业1050亿元,体育用品销售480亿元,职业体育240亿元,体育竞赛表224亿元,体育经纪200亿元。哪一块都是金矿,但没有高超的掘金技术,是很难挖出金子的。


本文转载自南方都市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从奥运看中国体育产业的软肋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